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艾灸后出現(xiàn)這5種反應,需要注意并處理!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科學技術協(xié)會

01 艾灸后上火客觀地說,艾灸后上火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上火,因為上火屬于艾灸的一種瞑眩反應,也叫排病反應。
表現(xiàn)為牙齦紅腫,口干舌燥、頭暈等,秋冬季節(jié)艾灸后更為易于上火。艾灸擅長的是補陽,灸后體內陰陽暫時被打破,陽氣上延,即表現(xiàn)為上火的癥狀,一般為正常現(xiàn)象,注意以下幾點:1.適當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時間,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虛寒的程度,靈活掌握艾灸的時間。2.灸前灸后多喝溫開水,艾灸屬火,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huán),適當補充水分很重要,以溫開水為宜。3.若有上火的感覺,可以灸下涌泉、太溪、或者鹽水泡腳,以引火下行,并注意飲食清淡。02 艾煙過敏

有的人對艾煙會產生過敏反應,出現(xiàn)昏睡、眼睛痛、扁桃體腫大、煩躁等癥狀,但離開艾煙的環(huán)境則癥狀就會消失。
艾煙中含有樟腦、檜腦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有關藥理研究表明,艾葉可以抗菌、消毒,對流行性感冒病毒等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想要避免艾煙過敏,可以盡量保持施灸的環(huán)境通風條件良好,同時每次艾灸量不宜太大。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出現(xiàn)心慌、出冷汗、乏力、胸悶、頭暈眼花等癥狀,就要及時就診。

03 艾灸后腸鳴腹瀉

艾灸之后,陽氣提升且會在人體內運行,腸胃功能開始恢復,大腸蠕動也會加強,陽氣將臟腑及經脈中的寒邪化開,并排出體外,可表現(xiàn)為出汗,或腹瀉,或排尿增多。
如果是腹瀉,就表示腸胃有問題,陰邪化開后就會以腹瀉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就像雪化成水尋找一個正常的排泄途徑一樣。此時,可以選擇艾灸關元、足三里、神闕,以培補元氣、增強正氣,使寒濕等外邪盡快排出體外。

若因腹瀉出現(xiàn)虛脫,同時伴有嘔吐等其他癥狀,就需要配合一些藥物調理。如果是脫水,就要喝點糖鹽水,即在溫水中加入適量的鹽、白糖。

04 艾灸后起水皰、膿瘡

艾灸后可能會起水皰和膿瘡,其中水皰更為常見。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有兩大原因:一是體內濕氣比較重;二是操作時間過長或操作不當。
濕氣重的人艾灸后更容易起皰,這是寒邪向外排出的現(xiàn)象,正所謂“皰破邪出”。對于一般水皰,可以隨著時間流逝讓它自然干癟;水皰比較大的話,最好由醫(yī)生處理,可以用一次性毫針從水皰下方將其刺破,放出水液,但不能擦破皮,同時外用碘伏,防止感染。然后用艾灸直接對著患處進行懸灸,借助火力,增強殺菌的效果。刺破后繼續(xù)選擇溫和灸,可以不用進行包扎,其間如果有膿水排出,也是正?,F(xiàn)象,然后用醫(yī)用棉簽將水皰中滲出來的水液吸干凈,一定要預防感染。

但一定要注意,一般水皰是略帶黃色或白色的透明狀液體,如果發(fā)現(xiàn)水皰內的液體是混濁黏稠的,則說明灸瘡感染,要及時就醫(yī)。

05 艾灸后汗多

出汗是皮膚排毒的一種體現(xiàn),就是在艾灸的時候,感覺出汗,灸后出汗,這種現(xiàn)象有可能會持續(xù)幾天或更久。艾灸出汗對現(xiàn)代人而言,是再好不過的養(yǎng)生方法。人們居住在空調房中,該出汗的時候不出汗,直接導致寒氣閉塞在體內,陽氣受損、疾病叢生。
艾灸后出汗是一種正常反應,如果感覺良好,那這種出汗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如果第2天有虛弱表現(xiàn),就說明艾灸的量和時間都太過了。

艾灸時,有的人是全身出汗,有的人是后背出汗,有的人則是艾灸的時間長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而陽虛比較嚴重的人,施灸前幾天很少出汗,待正氣足了,排汗功能恢復正常,外邪才慢慢通過汗液排出,這就是陽氣不斷提升的表現(xiàn)。這是因為每個人毒素排出的路徑都不同,一般毒素會從最虛弱的地方排出來。

注意以下幾點:1.配穴的時候要盡量配太溪、足三里等下焦、滋陰的穴位;2.配合食用補血、健脾的食物,如山藥、小米、大棗等補氣養(yǎng)血的食物,防止身體太過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