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天文臺消息,今年除夕前夜,就在明天早晨,雙星伴月奇觀將再次上演。
所謂雙星伴月,是兩顆行星在月亮附近出現。我們人類肉眼只能看見太陽系的五顆行星,它們在晴朗夜空的繁星中格外明亮,這五顆行星按與太陽距離從近及遠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陽系其他兩顆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于距離較遠,視星等都在6等以上,無法被肉眼看到。
除了行星,夜空中看到的所有星星都是恒星或星系,距離我們以光年計,因此看起來反而沒有弱小的行星亮。恒星也在不斷運動,但恒星與恒星之間相隔太遠,運動的速度在人眼看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恒星之間的位置就似乎千年不變。
而肉眼所見行星距離與恒星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最遠能看到的土星也只有約10天文單位,即15億千米,只有約0.00016光年。行星雖然本身不發(fā)光,只靠反射太陽光,但看起來還是很亮。
肉眼能看到的行星,最亮的是金星,其次是木星、火星、水星、土星。但水星由于距離太陽太近,常被掩映在太陽光輝里,反而很難被肉眼看到,木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則常常能夠被人們看到。
這些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公轉,它們的公轉速度和軌道長度不一樣,公轉周期就不一樣,如地球約為365.25天,人類把這稱為一年;水星約為87.91個地球日,金星約為224.55個地球日,火星約為686.51個地球日,木星約為4329.85個地球日,土星約為10832.33個地球日。
而不管怎樣的公轉周期,這些行星都在一個大致的平面上運行,也就是圍繞著太陽赤道形成一個大圈圈,被稱為黃道面,這種運動方式,在地球北半球人類肉眼看來,在天球上就和太陽一樣,都是從東到西的運動軌跡,而月亮雖然是圍繞著地球公轉,但地球也在黃道面公轉,因此看起來月亮也就在黃道附近轉悠。
由于它們運動速度和周期不同,在我們視覺中,這些行星與月亮的間隔也就每天每時都在發(fā)生變化,有時距離很遠,有時距離很近,所謂雙星伴月就是有兩顆行星從視覺上運行到了月亮附近。
當然這只是視覺的一種感覺,實際上,這些行星和月亮都還在自己的軌道上,距離都在數千萬乃至十億公里以上。知道了這個道理,大家就應該理解了一星伴月或雙星伴月現象的由來,而且會是一種常見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的時間就像月食和日食一樣,是能夠計算出來的。
其實除了一星伴月和雙星伴月,還有三星伴月的情形出現。三星伴月是有三顆行星從視覺上正好運行到了月亮附近,或者從視覺上看月亮正好運動到了某顆較亮的恒星附近,這時正好又有兩顆行星也再附近,就形成了三星伴月奇觀。
如2020年3月19日,2020年4月15日,火星、木星、土星都上演過三星伴月;2022年3月28日,金星、火星、土星又上演與月亮的約會;而2014年9月1日和2日,2015年6月20日和21日,火星、土星與恒星心宿二則形成了三星伴月現象,2016年1月7日,金星、土星和心宿二形成了三星伴月現象,2016年8月12日和13日,火星、土星、心宿二又與月亮聚會,形成三星伴月奇觀。
行星與月亮交匯形成的星伴月現象,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參與較多,水星則參與極少,主要就是前面所說的水星距離太陽太近,常掩映在太陽光輝下很難看到。
2月8日的雙星伴月,是金星和火星與月亮聚會,如果天氣晴朗的話,從京津冀地區(qū)觀測,早晨六點,在東南方低空可首先看到明亮的金星,半小時后紅色的火星在位于金星左下方出現,而一彎殘月則會出現在金星右下方,三者會形成一個大致等邊的三角形。
這次雙星伴月,火星亮度只有1.3等,而且是在天亮前,可觀測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個小時,且觀測者的位置對觀測效果影響較大,因此并不是一次觀測雙星伴月很好的機會。
不過,每年都會有多次行星和恒星伴月現象,有時會一星伴月,有時會雙星伴月,明亮三星伴月的現象就較為少見了,有觀星興趣的朋友可以隨時注意天象,根據天文臺指引多加觀測,必定會有所收獲。
時空通訊原創(chuàng)文章,請尊重作者版權,謝謝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