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是,對于很多小伙伴而言,春節(jié)不僅是一年一度,闔家團圓的節(jié)日,還是一年一次的大型“渡劫”現(xiàn)場。
什么時候能升職?
對象找到了嗎?
年終獎發(fā)了多少?
……
僅此這些,對于許多人而言,還都不是難以應(yīng)對的,“感情深一口悶”“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春節(jié)期間親朋聚餐,瘋狂勸酒的社交場合,才是眾多“一杯倒”人士心中的“噩夢”。
年關(guān)就在眼前,一波敬酒大會正在前來的路上,“誰都不服就扶墻”的大好青年要在酒桌上找一條“活路”,需要知道哪些事?接下來,就跟著胖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酒量不好可以練?
不少朋友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酒量可以越練越大。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一個人的酒量好壞,與他的酒精代謝能力密切相關(guān)。
那么,問題來了:人體代謝酒精統(tǒng)共分幾步?
答:分三步。
第一步:把酒倒進嘴里。
第二步:酒精進入消化道后,通過粘膜吸收入血,其中一小部分酒精被直接排出體外,進入各組織器官進行代謝,其余的大部分則需要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并通過肝臟進行代謝。
第三步:酒精在肝細胞細胞漿內(nèi),在乙醇脫氫酶(ADH)的作用下,經(jīng)過脫氫生成乙醛。再進入肝細胞線粒體,由乙醛脫氫酶(ALDH)的催化下脫氫生成乙酸,最后,乙酸在人體內(nèi)轉(zhuǎn)化成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被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人體內(nèi)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編碼ADH的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上,編碼ALDH的基因位于12號染色體上。
研究者經(jīng)過分析鑒定,發(fā)現(xiàn)ADH的編碼基因有至少6種基因型,可分為4種不同的類型,由不同的亞單位組成,盡管只相差了一個或幾個氨基酸,但催化活性卻相差很大。
而ALDH有至少5種同工酶,目前已經(jīng)確認在人體肝臟中存在的有4種,其中只有位于細胞質(zhì)中的ALDH1和線粒體中的ALDH2能夠催化乙醛代謝。編碼ALDH2的基因也具有多態(tài)性,當基因型為GG時,酶的活性強,乙醛代謝速度快,而GA、AA型基因編碼的ALDH,酶活性較弱,乙醛容易在人體內(nèi)聚集產(chǎn)生毒害作用。
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一個人酒精代謝能力的大小與其體內(nèi)ADH和ALDH兩種酶的活性和效率密切相關(guān),而這些都是由基因決定的?,F(xiàn)在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基因檢測,評定自己的酒精代謝能力。所以,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嘗試一下,說不定就能獲得科學認證的免酒金牌了!
除了喝酒,火鍋、燒烤、川菜這些“項目”在親朋聚餐中出場的頻率也在不斷增高,很多朋友肯定就會好奇,能吃得了“變態(tài)辣”卻受不了“白酒的辣”?同樣都是辣,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呢?
白酒的辣≠辣椒的辣
在生理學中,除了酸、甜、苦、咸四種,基本味覺家族中還有第五位成員——鮮味。我們常說的“辣味”,卻并不在基本味覺之列,而是一種“痛覺”。
不過,即使同為痛覺,產(chǎn)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們在吃辣椒時會覺得辣,是因為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其中的活性成分和人體內(nèi)感覺神經(jīng)元的香草素受體亞型1(VR1)結(jié)合后,會產(chǎn)生灼燒的痛感,也就是所謂的“辣”,而大腦收到信號,會認為我們正在被灼傷,開始釋放內(nèi)啡肽用于鎮(zhèn)痛,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類似于使用嗎啡之后的“快感”,這也是人們會對辣椒上癮的原因。
而白酒的“辣”,很多人都以為是因為它的酒精度數(shù)高,這一觀點其實是“冤枉”酒精了,因為純酒精嘗起來并不是大多數(shù)人以為的“辣味”。白酒中除了酒精和水,還有脂類、醛類、酸類、酚類、糖類等物質(zhì),正是這些物質(zhì),造就了白酒各不相同的風味。其中,醛類物質(zhì)(主要是乙醛)會刺激神經(jīng)纖維,是白酒辣味的主要來源。
白酒釀造現(xiàn)場
發(fā)酵溫度過高,輔料用量過多,沒有經(jīng)過清蒸就直接用于生產(chǎn)……都有可能導(dǎo)致酒中的醛類物質(zhì)增多,因此人們也一直致力于減輕白酒的辣味,例如民間流行的“燙酒”,就可以通過促進乙醛(沸點約為20℃)的揮發(fā),減輕白酒的辛辣口感。
所以,白酒的“辣”和辣椒的“辣”還真是不一樣的!
民間偏方能治醉酒?
醋,牛奶,蜂蜜水……許多酒量欠佳的小伙伴,為了預(yù)防自己“臨陣醉酒”,或是準備酒后“養(yǎng)生”,會用上各種民間,試圖讓自己擺脫醉酒的困擾。
那么,這些傳說中的“解酒神器”,究竟有沒有用?
醋能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讓人感覺口腔濕潤,同時,醋本身有大量的水分也能起到一定的補水效果。但是,醋和酒精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會生成有刺激性的乙酸乙酯,再加上食醋本身的酸性,很可能會加劇酒精對胃粘膜的損傷,引發(fā)急性潰瘍出血。
蜂蜜水也只能緩解醉酒后的脫水狀態(tài),對加速酒精代謝沒有幫助,因而也無法起到真正意義上的解酒作用。
至于牛奶和酸奶,因為可以在胃壁上形成一層保護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酒精吸收,并保護胃粘膜,但也只在少量飲酒時才能達到預(yù)期的目的,而且牛奶和酸奶需要在飲酒前半小時左右服用。
看來這些民間偏方也是不管用的,所以,想要在酒桌上“存活”,唯一的方法就是少喝或不喝,對勸酒行為堅決說“不”,才是最有效的解酒方法。如果實在抹不開面子,又沒有裝醉的演技,不如像胖科一樣,祭出酒桌上的終極“殺器”——使不得,我吃了頭孢?。^孢和酒精會引起致命的雙硫侖樣反應(yīng))或者在酒精飲料上桌之前,搶先一步把車鑰匙拍在最醒目的位置,畢竟,誰能忍心“逼迫”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可愛酒后駕駛呢?
又是一年新春到,在此給各位朋友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