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李獻紅 解放軍371中心醫(yī)院心理咨詢中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近日,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30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中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認知衰老過程中,似乎存在著一種**“蒲公英與蘭花現象”。
這項研究不僅為我們揭示了不同性格類型老人在晚年的認知儲備差異,還為我們提供了關于如何度過高質量老年生活的新見解。
蒲公英—蘭花理論是啥?
蒲公英—蘭花理論最早是在兒童心理學領域提出的。想象一下,蒲公英,這種普通的小草,無論風吹雨打,總是能在路邊、田野甚至石縫中頑強地生長。而蘭花,雖美卻嬌嫩,需要精心的呵護和適宜的環(huán)境才能茁壯成長。這兩種植物的形象,恰如其分地描繪了兒童群體中存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類型。
蒲公英—蘭花理論也可以應用在老年人及其他年齡段群體中。它強調的是個體對環(huán)境的不同反應性,即某些人可能因為生物上的敏感性而在逆境中受到更大的影響,同時也能在支持性的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蒲公英or蘭花,如何判斷?
在這套理論中,蒲公英型老人被描述為那些即使面對不利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環(huán)境,也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認知能力的群體:
1、他們通常擁有良好的社交網絡,能夠與家人、朋友和社區(qū)保持積極的互動。2、他們往往更開朗,愿意向外界進行多種多樣的溝通,如擁有多種愛好或事業(yè)等等。3、他們傾向于看到生活中的積極方面,并從中找到滿足感和快樂。
來源丨pixabay
相反,蘭花型老人則是更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影響的群體:
1、他們與外界的溝通較少,社交網絡較為單一。2、他們可能有一兩項十分深愛的愛好或潛心鉆研的事業(yè),但往往專注在這些深愛的領域中而很少有其他與外界交流的方式。3、他們在熟悉友好的環(huán)境里可能展現出更高的認知能力,但在不利環(huán)境下,他們的認知功能可能無法很好地展現。
來源丨pixabay
簡單來說,蒲公英型人格傾向于建立更復雜的外界溝通渠道(社交、愛好、親緣關系等)并因此可以適應更復雜的環(huán)境;蘭花型人格則鐘情于特定領域而建立了較為單一的外界溝通渠道,并因此對環(huán)境要求較高。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描述簡單地判斷自己及家人屬于哪種人格,為調整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提供參考。
蘭花型老人可能更加內省和深思熟慮,他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可能更高,對細節(jié)的關注也可能更敏感。這種類型的老人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支持,特別是在面臨健康問題或生活壓力時。
不同類型的老年人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蒲公英型的老人往往擅長建立與外界的聯系,他們可以主動參與社區(qū)活動及家庭聚會,保持社交圈的活躍度;或者通過培養(yǎng)興趣愛好,如園藝、繪畫或音樂等,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或者選擇教授某些技能給年輕一代,以此建立跨代溝通的橋梁,增強自己的價值感。
習慣“熱鬧”的蒲公英型老人有時會難以忍受孤獨,此時適當向家人或朋友尋求幫助也是必要的。通過平衡獨立性與社會支持,蒲公英型老人能夠更好地享受充實和諧的晚年時光。
來源丨pixabay
而蘭花型的老人對環(huán)境變化較為敏感,他們需要一個穩(wěn)定而充滿關愛的環(huán)境才能綻放他們的美麗。為了實現高品質的老年生活,蘭花型老人應當學會調整自己對環(huán)境的期待,避免對小事情過度反應。他們可以通過練習冥想、瑜伽或其他放松技巧來管理自己的情緒,減輕壓力。
同時,蘭花型老人需要尋找較為穩(wěn)定且友善的外界環(huán)境。這其中親朋好友的支持對蘭花型老人尤為重要,因此他們需要與家人保持開放的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家人們也需要保持耐心和尊重,更好地理解和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此外,蘭花型老人可以加入興趣小組或者志愿者組織,與他人共享經驗和感受,這樣不僅能獲得情感上的支持,還能增加生活的滿足感和快樂。
最后,老年人一定要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無論自己是蒲公英型還是蘭花型,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都是關鍵。積極心態(tài)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應對挑戰(zhàn)的能力。
來源丨pixabay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命的春夏秋冬,而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學會關愛和理解,將會使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蒲公英—蘭花理論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認識到性格類型可能對老年人的認知健康和晚年生活質量有著重要影響。通過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并采取相應的生活方式調整,老年人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享受一個健康、快樂的晚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