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
力比多是英文libido的中文譯音,其基本含義是表示一種性力、性原欲,即性本能的一種內(nèi)在的、原發(fā)的動能、力量。關于這個概念,在弗洛伊德不同時期的著作中,都有不少論述1。
含義擴展
1905年,弗洛伊德在《性學三論》中寫道:“我們從其他的精神能量區(qū)分出力比多能量來,意在表述這樣的假設:機體的性過程是經(jīng)由特殊的化學變化過程得之于營養(yǎng)歷程的,性興奮不僅來自所謂的性部位,更且來自全身各器官。如此我們?yōu)樽约禾峁┝艘粋€力比多能量(libido quantum)的概念,我們稱其精神表現(xiàn)為自我欲望1。
在弗洛伊德的后期著作中,對力比多概念又作了擴充。如在1920年的《超越快樂原則》中寫道:“我們所說的性本能力比多,相當于詩人和哲學家眼中的那種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聚合在一起的愛的本能。1921年在《集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中又寫道:力比多是從情緒理論中借用來的一個語詞,我們用它來稱呼那種包含愛這個詞下的所有東西有關的本能的能量1。
榮格認為,在自然界中,不管是物種的保存本能還是自我的保存本能,都是一種沒有差別的持續(xù)的生命的欲望,整個種族的持續(xù)通過個體的保存來得到保證。因此我們的力比多概念作為一種對外界感知的運動僅能被理解為一種內(nèi)部愿望或需求的顯示。我們被迫把所有努力和所有需求,以及饑餓,都包含進這個概念。我們不再有任何理由在原則上區(qū)分筑巢的需求和吃東西的需求。這樣,他就把力比多的整個概念擴大化了。
產(chǎn)生背景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年)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誕生于科學主義盛行和哲學式思辨精神高度發(fā)達時期。在整個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進化論、細胞學說)已成為人們思考問題的牢固基礎。同時,哲學上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高峰使理性主義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因此,科學的實證主義思維方式和哲學的思辨精神,這兩種強烈的思想傾向都對弗洛伊德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論也都滲透了這兩種思維方式。
一方面,受到科學主義的影響,弗洛伊德的理論出現(xiàn)科學化傾向,企圖把關于人的學說建立成與經(jīng)典自然科學(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一樣精密和準確的學科。盡管在實證主義道路上,心理學取得了一 定成就,但是心理學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茖W精神提倡的理性主義使人的主體性、獨特性和情感性逐漸消融,勢必使心理學離“主體———人” 越來越遠。
另一方面,在理性主義高度發(fā)達時期誕生的弗洛伊德主義,其理論體系也被打上了哲學式思辨的烙印。在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論中,主觀臆測隨處可見。
此外,弗洛伊德受著名生理學家布呂克的影響,認為凡是重要的心理活動必然有其相對應的生理基礎。因此,弗洛伊德認為力比多是類似于物理能、化學能的一種心理能量,雖不可對其測量和觀察,但它同樣服從物理學、化學的規(guī)律。
理論學家
弗洛伊德
力比多(libido) 是弗洛伊德理論體系的重要概念,它與無意識、本能、焦慮等共同構成了弗洛伊德理論的基石。盡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從誕生之日起就飽受爭議,但在弗洛伊德追隨者的努力下,精神分析理論體系不斷被修正、擴展和完善1。
力比多與性
力比多是由弗洛伊德假設的作為涉及到其客體(投注的位移),涉及到其目標(如:升華),涉及到性興奮的來源(愛諾區(qū)的多樣性)的性沖動的變化的基礎。由此可見,力比多與性沖動有關,它作為一種推動力, 是個體性本能表達與滿足的內(nèi)在動力。弗洛伊德認為:“力比多是一種力量,本能借助這個力量以完成其目的。弗洛伊德所謂的性沖動中的性,有別于生理學和解剖學意義上的性,也不是指以生殖為目的的狹義的性生活,而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性,是一種更廣泛的肉體能力,首先以快感為目標,其次才為生殖服務。所以,弗氏的性通常是指含義極為模糊地詞語 “愛”所指的那些沖動。
力比多與自戀
弗洛伊德認為自戀是一種與“客體” 關系的反應??腕w是指認識的對象,是與主體相對的概念。弗洛伊德認為自己可以把自己當作力比多投注的對象,即自戀主體是把自己當作客體的力比多投注。在這里弗洛伊德第一次引入了 “自我力比多”和“客體力比多”的區(qū)別。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一方面,自戀乃是普遍的原始的現(xiàn)象,有了這個現(xiàn)象,然后才有對客體的愛。在談到“力比多的發(fā)展”時,弗洛伊德提出,以自身的某一部分作為沖動對象的自淫,對以后的發(fā)展有兩個作用:第一,放棄了自淫,再以體外的一個對象代替本身所有的對象;第二,將各個沖動的不同對象組合起來,造成一個單獨的對象。由此可見,最初含有性倒錯意味的自淫是個體獲得正常性活動的基礎。另一方面,自我力比多在常態(tài)的情況下,不難轉變而成客體力比多,而客體力比多最后又能為自我力比多收回。
力比多與認同
認同是精神分析中用來指示一個中心過程的術語,通過它主體在其發(fā)展的關鍵時刻,運用消化或者侵占的方式,建立其或者變成他周圍的人的一些方面、特性或特點。后來,認同的概念在力比多的關系中逐漸豐富起來。首先,嬰兒的第一“性覺區(qū)”是口腔,嬰兒在營養(yǎng)的吸收與快感的獲得之間建立聯(lián)結,二者的活動對象是相同的,都是將外物吸入體內(nèi)。這一自淫式的活動(力比多向身體的某一部分投注)是后來重要心理活動(認同)的原型。所以認同與自戀有關。自戀型客體選擇是客體按照本人的模式被選擇,而認同則是主體按照后來客體的模式所建立。
力比多與自我理想
自我有一種功能,不斷地監(jiān)視著、批評著、比較著,因此,乃和自我的另一部分互相對抗著。弗洛伊德把與自我相對抗的這一部分稱為“自我理想”,是自己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我理想是原發(fā)性自戀的繼承者,在它的內(nèi)部孩子滿足于他自己。最初,孩子本身就是自己的理想。孩子對全能感的幻象,加上父母把對孩提時代的自戀投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形成一種虛幻的完美形象,并以此作為自戀的對象。而后,由于自己的自省和別人的評價,尤其是父母的介入和與模范人物的自比,孩子開始放棄“原發(fā)性自戀”。對這樣的一種理想的放棄可以導致以他者作為理想的出現(xiàn)。
榮格
榮格也用了力比多這個概念,榮格認為力比多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在兒童早期力比多體表現(xiàn)為增強身體的營養(yǎng)本能,隨著身體的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身體器官加入進來,力比多的活動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在這里榮格承認力比多一個決定性的和極端重要的活動領域就是性欲,但是他隨后把營養(yǎng)功能等等概念也加入了進來,稱力比多在性欲領域的首要表現(xiàn)就是與營養(yǎng)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
另外原始的力比多向二級功能投注的過程可能總是以“力比多流”的形式發(fā)生。也就是說,性欲從它的原始目標中轉移了,它的一部分用于初期功能的投注和保護機制,這種功能隨后會因為個體的發(fā)展而向更高一級的方向發(fā)展,即種族保存。這種性力比多從性領域向輔助功能領域不斷的轉化,在這種轉化活動沒有損害個體的適應的情況下,我們把這種轉化稱之為“升華”,而在轉化的嘗試失敗的情況下則稱之為“壓抑”。在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榮格所定義的“升華”和“壓抑”的概念是和弗洛伊德略有不同的。
在這兩個概念上,榮格和弗洛伊德的分歧依然基于力比多是性的或者是非性的。
影響因素
影響力比多的因素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生理的4。
心理因素
①抑郁傾向4
②壓力或疲乏4
③兒童性虐待4
④強奸4
⑤精神創(chuàng)傷或忽視4
⑥身體形象問題4
⑦性焦慮4
生理因素
①生活方式4
②藥物4
③性激素4
④月經(jīng)周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