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雨季當心!雨后蹚水,小心惹“毒”上身

戰(zhàn)楊
原創(chuàng)
致力于微生物方面研究,多以簡單輕松的方式走近微生物
收藏

5月開始廣州暴雨連連,各大新聞都在告訴大家盡量不要蹚水,除了那些我們看的見的危害,還有一種容易被忽視的菌可能偷偷襲來,它就是產氣莢膜梭菌。

什么是產氣莢膜梭菌,怎么從來都沒有聽過呢?

它其實廣泛的存在于土壤、人和動物腸道中,既是人和動物的胃腸疾病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也是引起人類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它為兩端略微鈍圓的革蘭陽性粗大桿菌,芽胞呈橢圓形,直徑略小于菌體,位于次極端,但在組織中或體外培養(yǎng)物中均很少能觀察到芽胞。不能運動。厭氧,但不十分嚴格。

本菌代謝十分活躍,可分解多種常見的糖類,產酸產氣。在牛乳培養(yǎng)基中能分解乳糖產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時產生大量氣體(H2和CO2),可將凝固的酪蛋白沖成蜂窩狀,將液面封固的凡士林層上推,甚至沖走試管口棉塞,氣勢兇猛,稱“洶涌發(fā)酵”現象。

分為五個血清型。A型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如土壤、污水及人和動物的腸道內均可分離到。

對人致病的主要為A型。

它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威力導致人致病呢?

它的A型中重要的致病物質就是α毒素和腸毒素。α毒素能分解細胞膜上磷脂和蛋白形成的復合物,造成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內皮細胞溶解,引起溶血、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出血、組織壞死,肝臟毒性和心肌功能受損,在氣性壞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腸毒素:主要由A型菌株產生,為不耐熱的蛋白質,100℃瞬時被破壞,毒性可被胰蛋白酶作用后增強。腸毒素與回腸和空腸上皮細胞刷狀緣上的受體結合后,整段腸毒素肽鏈嵌入細胞膜,改變了細胞膜的通透性,導致細胞內液體和離子的丟失,引起腹瀉。腸毒素還可作為超抗原,激活T淋巴細胞并釋放各種細胞因子,參與致病作用。

產氣莢膜梭菌會產生什么疾病呢?

(1)氣性壞疽:60%-80%的病例由A型引起。但除產氣莢膜梭菌外,至少還有五種其他梭菌也能引起氣性壞疽。該病多見于戰(zhàn)傷和地震災害,也可見于工傷、車禍等所致的大面積創(chuàng)傷。致病條件與破傷風梭菌相似。
氣性壞疽潛伏期短,一般僅為8~48小時。病菌通過產生多種毒素和侵襲性酶,破壞組織細胞,發(fā)酵肌肉和組織中的糖類,產生大量氣體,造成氣腫;同時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滲出,局部水腫;氣水腫擠壓軟組織和血管,影響血液供應,造成組織壞死。嚴重病例表現為組織脹痛劇烈,水氣夾雜,觸摸有捻發(fā)感;最后產生大塊組織壞死,伴有惡臭。毒素和組織壞死的毒性產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癥、休克。病情進展和惡化快,死亡率40%~100%。

(2)食物中毒:主要因為食入大量(10°~10")產腸毒素的A型細菌污染的食物(主要為肉類食品)引起,較多見。潛伏期短約10小時,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和水樣腹瀉;無發(fā)熱、無惡心和嘔吐。1~2 天后自愈。如不進行細菌學檢查,常難確診。

(3)壞死性腸炎:由C 型菌污染食物引起,累及空腸。臨床表現為急性腹痛、嘔吐、血樣腹瀉,腸壁潰瘍、甚至穿孔導致腹膜炎和休克。

那如何治療和預防呢?

對局部感染應盡早施行外科清創(chuàng)手術,切除感染和壞死組織,必要時截肢以防止病變擴散。使用大劑量的青霉素等抗生素以殺滅病原菌和其他細菌。有條件可使用氣性壞疽多價抗毒素治療和高壓氧艙法,后者可使血液和組織中的氧含量提高15倍,能部分抑制厭氧菌的生長。無疫苗用于預防。

可見,暴雨之后水深起來,非常容易有看不見的小碴子,如果一旦將皮膚劃破,而破損的皮膚又裸露在滿是細菌的雨水中,那么就會給她們趁虛而入的機會。只有多多了解微生物的習慣,才能防范住它們。

本文參考文獻《醫(yī)學微生物學》人衛(wèi)第九版

評論
張美玲L
庶吉士級
雨后趟水需警惕,毒菌潛伏危害大。產氣英膜梭菌,易致氣性壞痘病。微生物雖小,卻可致命,不容忽視。安全起見,雨天出行需防范,避免接觸臟水,保護自身健康至關重要。
2024-05-19
尖刀情懷永遠跟黨走
大學士級
大雨過后,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蹚水不防護,可能就會引“毒”上身。因此,雨后不蹚水,蹚水必防護!
2024-05-19
科普663f2c84983d6
儒生級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