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有序、棋盤格局、中軸對稱、禮序樂和……千年古都北京在對稱方正的秩序中流轉而生。在歷史的進程中,擎起脊梁的中軸線觸古都歲月綿延,感生物曼妙邂逅。不經(jīng)意間,你可能發(fā)現(xiàn)充滿了歷史氣息的飛檐斗拱旁,北京雨燕正在筑巢,或許你會好奇,它為何對北京滿懷留戀?作為“飛行高手”的它,還有哪些獨特的“超能力”?古老的中軸線上,還有哪些動物“鄰居”的身影?我們又應如何繪就美麗北京生態(tài)畫卷?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北京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宣傳中心組織開展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進課堂活動,邀請北京師范大學動物學副教授趙欣如,走進北京市第十三中學,講述奇特的北京雨燕,帶領大家了解它與北京的不解之緣,共同領略北京壯美中軸線上的生物多樣性魅力,引導同學們?yōu)榇蛟焐鷳B(tài)北京,共繪綠色畫卷貢獻力量。同時,在線上同步播出視頻課程內(nèi)容,讓云上與線下的同學們共賞北京中軸線的生態(tài)之美。
奇特的北京雨燕
“春色遍芳菲,閑檐雙燕歸。”“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自古以來,人與燕便是十分熟悉的“鄰居”,在文學作品中,詩人也常以成雙結對出現(xiàn)的燕子作為展現(xiàn)忠貞不渝之愛的意象。然而,人們常見的“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卻往往是家燕,盡管名字中均有“燕”字,但雨燕與其卻有諸多不同。圍繞兩者的辨別方式,趙欣如展開了講述。
首先,兩者在飛行速度上有所不同,雨燕飛行速度很快,家燕的飛行速度則會慢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北京雨燕的飛行速度可達到120公里/小時,超過大多數(shù)小型鳥類。之所以北京雨燕擁有如此快的飛行速度,一方面得益于其輕盈的身體,其體重大約在30~40克之間,甚至輕于一顆中等大小的雞蛋(約50克)。另一方面,北京雨燕的翅膀所占的比例很長,當其將雙翅升起后,會形成鐮刀狀的完美形態(tài),只要輕輕一抖翅,身體便能快速向前飛行。而家燕盡管翅膀也不算短,但卻因經(jīng)?!岸酥绨颉憋w行,無法形成鐮刀狀的最佳形態(tài),所以飛行速度也會大打折扣。
其次,兩者的尾羽從外觀看也略有不同。盡管都有分叉,但是家燕的外側尾羽很長,中央尾羽很短,會形成剪刀狀;而北京雨燕的尾羽分叉很淺,無法形成深叉形的剪刀狀。
更為明顯的特征則在于它們的趾型。眾所周知,鳥類大多為4趾,一般為拇趾、食趾、中趾和無名趾,家燕3趾朝前,拇趾朝后,可以實現(xiàn)對握,從而自如地站在樹枝上;而雨燕則是4趾均朝前,所以不善握枝,因而鮮少出現(xiàn)在樹枝上。但它能夠用4趾和鋒利的爪抓住巖壁或高大的建筑物墻壁,如同攀巖一般在墻上移動。
此外,兩者在飛行高度上也有所區(qū)別,家燕的飛行高度往往較低,雨燕則常在高空飛行,有時甚至可以飛到2000米高空。作為均以飛蟲為主要食物的它們,由于覓食飛行高度不同,很好地減少了種間競爭,降低了食物獲取上的矛盾。
在借助雙眼分辨之余,還能夠通過側耳傾聽進行分辨。雨燕的叫聲相對而言比較單調(diào),而家燕的叫聲則比較復雜,像在嘀嘀咕咕或是喃喃私語,這也得益于其鳴叫器官的發(fā)展進化。
從與家燕的區(qū)別中,不難感受到雨燕的特別。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奇特的雨燕還有一個十分厲害的“超能力”——一邊飛翔一邊休息??茖W家認為,之所以能擁有這一神奇的能力,得益于它具有“半腦睡眠”的獨特生理機制。當在高空飛行時,雨燕的其中一個腦半球處于休息狀態(tài),而另一個腦半球則負責維持飛行和身體的基本功能,這讓它擁有了遠距離飛行的強悍能力。
雨燕與北京的不解之緣
四月的京城,常能見到北京雨燕翩然而至的身影。那么,它們?yōu)楹蝸淼奖本┠??事實上,崇尚一夫一妻制的它們,來京是為了筑巢繁衍。之所以選擇將北京作為繁殖地,是因為這里擁有眾多充滿濃厚歷史氣息的古建筑。不論是宮殿廟宇還是城樓古塔,內(nèi)部往往都有一些洞穴,或是縱橫交錯的梁、檁、椽等復雜構造,這些均是適宜它們筑巢的絕佳場所,在生態(tài)學上,被稱為造巢生態(tài)位。其中,中軸線上的天壇、故宮、先農(nóng)壇、正陽門等建筑,更是它們的“心頭好”。
當在心儀的古建筑內(nèi)選定了筑巢位置,北京雨燕夫妻便開始在飛行中收集筑巢用的材料,干的草葉、植物的莖、羽毛、棉絮,都可能成為它們的“建筑材料”。除這些材料之外,它們還會去銜一些泥,甚至到水塘去含一些水,再混合它們的唾液,便能逐漸打造出一個底部有凹陷的淺碟型巢,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集卵功能。
筑巢完成后,北京雨燕便會將卵產(chǎn)在其中,它們一般一年只繁殖一巢,會產(chǎn)下2~3枚卵,在孵化21~23天后,雛鳥便會逐漸破殼而出。作為晚成雛,北京雨燕的雛鳥在剛孵出時全身上下只有一些稀稀拉拉的雛絨羽,且無法睜開眼睛。此時,它們的父母會幫著做一些保溫工作,也會輪流去很遠的地方捕捉蚜蟲、蚊子、蒼蠅等來喂養(yǎng)雛鳥。這一育雛的過程需要持續(xù)30~31天,在此期間,辛勤的北京雨燕父母每天需要往返6~8次,甚至十幾次。隨著雛鳥逐漸長大,雛絨羽將會逐漸褪去,飛羽、尾羽及體羽逐漸長出,幼鳥便會跳出巢穴,借著下墜之勢展開雙翅飛翔,迎接屬于自己的獨立生活。
千百年來,北京雨燕循著祖輩的足跡,年復一年地在京城筑巢繁衍,將這里作為它們的繁殖地。從4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100多天里,它們和我們一起,感受京城的浪漫春夏,在完成繁衍的重要任務之后,將踏上遙遠的遷徙之路,飛往越冬地。
北京中軸線上的動物“鄰居”
除北京雨燕外,在北京中軸線上,還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鳥類和其他動物的身影。如在風景宜人的景山公園,清早便能聽到柳鶯悅耳的鳴叫聲,見到大嘴烏鴉為領地劃分而切磋,看到大斑啄木鳥在樹上啄樹找蟲吃,發(fā)現(xiàn)白頭鵯正在趕走想要偷吃鳥蛋的灰喜鵲……碧色的林間樹旁,到處上演著奇妙的動物故事。
同樣常年居住在這里的還有麻雀、喜鵲、灰椋鳥等??停袝r還可以看到黑枕黃鸝、戴勝、雀鷹、紅角鸮、長耳鸮等,它們大多是候鳥,在北京居留的時間相對較短,但每年都會如期而至。
美麗靈動的鳥類總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對于觀鳥愛好者而言更是如此,它們清脆悅耳的鳴叫聲與色彩斑斕的外貌常會讓人心情愉悅。那么,觀鳥究竟有何技巧呢?趙欣如分享到,第一要注意季節(jié),不同的季節(jié)會出現(xiàn)不同種類的鳥;第二要找環(huán)境,不管是林地還是濕地,是草原抑或山地,均需要選擇適當?shù)沫h(huán)境去找想要觀察的鳥;第三要準備好望遠鏡等設備,因為鳥類常因怕人而隱蔽起來或者居于遠處,此時借助望遠鏡能夠放大我們的視力,從而看得更清晰。
除了鳥類,景山公園也生活著許多昆蟲,不光有大家熟悉的蜻蜓、蝴蝶、蜜蜂,還有一些甲蟲、蝗蟲、蟋蟀、螳螂等。到了夜間,如果細細觀察,還能發(fā)現(xiàn)許多夜行動物,諸如刺猬、蝙蝠等,甚至可能還會發(fā)現(xiàn)黃鼠狼。
五花八門的動物與郁郁蔥蔥的植物,共同展現(xiàn)了中軸線上的生物多樣性,讓人們在欣賞歷史悠久的古建筑之余,感受獨特的生物寶藏魅力,體會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繪就生態(tài)北京綠色畫卷
流轉千年的壯美中軸線上,古老的建筑與活力十足的動物交相輝映;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氣息交融的北京城里,美好的綠色生態(tài)畫卷正徐徐展開。
對北京中軸線之美的見證,進一步激發(fā)了人們繪就綠色生態(tài)畫卷的目標。近些年來,北京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向好發(fā)展,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植物逐漸回歸。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雨燕為例,據(jù)統(tǒng)計,在2000年北京約有3000只北京雨燕,隨著多年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以及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如今北京雨燕已達到了近1萬只。同時,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等多種珍稀瀕危鳥類也開始頻繁光顧北京。野生動物的增多,以及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的頻繁光顧,均彰顯了北京首都生態(tài)的持續(xù)向好。
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與動植物共同的家園,在我們保護它們之時,它們也會在不經(jīng)意間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貢獻力量。比如,隨著北京植物種類的增加,對水土的保持具有一定的助力,而動物尤其是以昆蟲為食的鳥類的增多,則會大幅減少害蟲的數(shù)量,有效降低了蟲害發(fā)生的可能性。
身處北京,相信不少人已經(jīng)深刻感受到了隨處可見的盎然綠意,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畫卷正在京畿大地逐步鋪展開來,綠色已成為首都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亮麗底色。未來,讓我們攜手同行,既作為美好環(huán)境的受益者,也成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踐行者,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綠色出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匯聚磅礴力量,不斷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