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棉花,曾經的上海市花?

灣巷8號
科普紡織,紡織溫暖你我。
收藏

說起“棉花”,人們首先想到是白色的絮狀物,其實棉花也是一植物名,它的“花”是在棉桃生長前開的一種花,起初是乳白色,開花后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后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以保護棉籽,棉鈴成熟后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看上去像白色的花。當然,此花非彼花。

1983年4月,上海市進行市花評選,市政府將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鵑、白玉蘭等作為候選市花,在人民公園、中山公園、復興公園、楊浦公園等11個公園設點,請市民投票評選。市政府最后收得10萬多張票,其中以白玉蘭票數(shù)最多,桃花居次。隨后,經專家評議,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白玉蘭被定為市花。

其實54年前(1929 年)的4 月,上海市也評選過市花。當年的做法也類似,市政府社會局以蓮花、月季、天竹、棉花、牡丹和桂花等作為市花的候選對象,把市花評選的選票發(fā)交各單位和各民眾團體,向市民征求意見。此外,還連續(xù)三天在上海各報刊刊登“征求意見表”。截止4月20日, 共收回選票17000余張,占應收回選票的57%,回收率超過半數(shù),其中棉花以5496 票的最高票當選為市花。

當年《申報》在報道中闡述其理由為:“棉花為農產品中主要產品,花類美觀,結實結絮,為工業(yè)界制造原料,衣被民生,利賴莫大,上海土壤,宜于植棉,棉花貿易,尤為進出口之大宗,本市正在改良植棉事業(yè),擴大紡織經營,用為市花,以示提倡,…。”可見當年棉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與形象。

明清時期上海地區(qū)就普遍種棉,其中尤以松江府轄上??h,太倉州轄嘉定、寶山、崇明三縣為多,僅以此四縣計,棉田面積已達300余萬畝。在上世紀20-30年代,上海市種植棉花為600多萬畝,占耕地50%。1952年上海地區(qū)棉田面積200萬畝左右,占耕地面積的34%,而其中寶山棉花種植占耕地69%、川沙占69% ,嘉定占54%,上海占53% ,奉賢占51%。一直到1980年,上海棉田面積也有155.6萬畝。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上海1985年作出了減少棉花種植面積的決策,到1992年,已不再種植棉花。進入新世紀,紡織作為制造業(yè)也逐漸離開上海。

當年棉花被選為上海市花,并非因為它的花朵美麗或芳香,而是因為它與民生息息相關,成就了上海最初的騰飛。棉花與上海結緣幾個世紀,帶給上海的美麗,不會被忘記!

評論
老于學科普
庶吉士級
已閱
2024-11-06
吉光(梁云立)
太師級
已讀
2024-06-20
雷發(fā)林
太師級
當年棉花被選為上海市花,并非因為它的花朵美麗或芳香,而是因為它與民生息息相關,成就了上海最初的騰飛。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