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青少年海洋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探索科學的興趣,增強保護海洋的意識,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wù)中心(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充分發(fā)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天津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的職能,緊密圍繞天津市第38屆科技周“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fā)全社會創(chuàng)新活力”的主題要求,先后走進大港實驗小學、大港第十二小學、大港第一小學、大港第十一小學、大港第二小學、大港蘇家園學校開展《觀古海岸遺跡 看海陸變遷》中小學博物館示范課,為青少年帶來一場特別的科普試聽盛宴,讓青少年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感受古海岸遺跡的無窮魅力。
宣教老師圍繞“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及渤海灣貝殼堤簡介”“古地理背景的介紹”“渤海灣西岸貝殼堤時空分布”“貝殼堤研究史”“海陸變遷歷史沿革及現(xiàn)狀”“貝殼堤剖面”等六個部分圖文并茂的為同學們介紹渤海灣西岸的海陸變遷、沿海平原的形成以及我們的祖先在這片貝殼堤平原上生息繁衍的歷史,帶領(lǐng)師生一同認識渤海灣西岸“滄海變桑田”的漸進歷程,激發(fā)同學們對海洋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同學們清晰認識到保護海洋、古海岸、濕地的重要意義。
課程中,宣教老師向同學們提問:“能不能上講臺指出哪個貝殼是雙殼綱、哪個是腹足綱?”“第幾道貝殼堤代表了約5000年前的海岸線?”有趣的問答引發(fā)同學們的思考,積極與老師互動,通過觀看玳瑁、硨磲、菊石化石等一件件精美的海洋珍稀生物標本圖片并講述它們的特點,使同學們更加清楚貝殼的屬種、分類特征,寓教于樂的課程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堂豐富、美味且有營養(yǎng)的海洋文化“大餐”,同學們沉浸在宣教老師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講解中,紛紛表示在課余時間會走進博物館近距離學習渤海灣西岸沿海平原的海陸變遷史。
此次科普知識進校園系列活動,使同學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還深刻體會到了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大家一致表示受益匪淺,對古海岸和海洋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今后,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將繼續(xù)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教育職能,深化館校共建,推動優(yōu)質(zhì)科普資源、活動和項目進校園、進課堂,努力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推進新時代科普事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