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雕塑“說”科學家精神】 看《經(jīng)緯天地》,說激光陀螺的科技自立

國防電子信息
科普中國共建基地——國防電子信息 國防科技大學直屬中央軍委
收藏

走進國防科技大學“科技文化雕塑園”,可以看到這樣一座雕塑,作品的名字叫做《經(jīng)緯天地》。它采用金屬和石材,以旋轉的激光陀螺為造型主體,藝術地表現(xiàn)了激光陀螺團隊自主研發(fā)的各型高水平激光陀螺,已廣泛應用于陸、海、空、天裝備的導航地位、穩(wěn)瞄穩(wěn)向、姿態(tài)控制等領域,為我國現(xiàn)代高精度武器裝備裝上“火眼金睛”。

雕塑《經(jīng)緯天地》

激光陀螺又叫環(huán)形激光器。它利用物體在慣性空間轉動時,正反兩束光隨轉動產(chǎn)生頻率差的效應,可以在加速度計的配合下,感知物體在任意時刻的空間位置?,F(xiàn)代戰(zhàn)爭中,以激光陀螺為核心部件的自主導航系統(tǒng),可以不受各類通信系統(tǒng)的限制,精確制導對目標實施打擊。因此,激光陀螺也被譽為現(xiàn)代高精度武器的“火眼金睛”。

說到激光陀螺的研發(fā),網(wǎng)友們自然而然會想起“背心院士”——我國激光陀螺奠基人高伯龍。

高伯龍院士(資料圖片)

央視報道截屏

20世紀60年代,美國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激光陀螺實驗裝置,在世界上引領了一輪激光陀螺的研制熱潮。那時,已過而立之年的高伯龍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一名物理教員。1970年,哈軍工遷往長沙,后來更名為國防科技大學。就在哈軍工南遷的第二年,科學家錢學森將兩張寫著激光陀螺大致技術原理的小紙片,鄭重地交給了高伯龍。

當時國外對激光陀螺的研究是封鎖的。高伯龍沒有任何材料,只有這兩張小紙片,其難度是世界級的,被稱為“錢學森密碼”。

曾經(jīng)是清華大學物理系“極為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他室友后來都成為了院士:周光召、楊士莪)的高伯龍,沒有辜負期望,通過大量計算,反推出激光陀螺的關鍵理論,提出了我國獨有、完全沒有任何成功經(jīng)驗可借鑒的四頻差動陀螺研制方案。短短一年半時間,從理論上破譯了“錢學森密碼”。

理論解決后,開始著手解決工藝難題。激光陀螺最關鍵、最難的工藝就是鍍膜,沒有任何書本知識,沒有任何參照,需要原始創(chuàng)新,而這一干就是二十年。

光學薄膜技術的突破,使研制工作走上了快車道,各新型陀螺及系統(tǒng)紛紛研制成功,全新技術迭代頻出。高伯龍帶領團隊,歷經(jīng)20余年艱苦攻關,40年漫長跋涉,踐行科技自立,將激光陀螺核心關鍵技術的“命門”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也終于讓中國從激光陀螺研制技術的“陪跑者”變成“引領者”。

激光陀螺(圖片來自360百科)

本世紀初,我海軍某型裝備在某海域進行測試,發(fā)發(fā)命中,這是人民海軍歷史上首次取得“百發(fā)百中”的歷史性時刻,激光陀螺功不可沒。此后,該型裝備作為海軍懾敵中堅力量,成為共和國堅不可摧的和平盾牌之一。(來源:國防科技大學“科普中國”共建基地)

評論
科普5d4d70d349978
進士級
向“背心院士“高伯龍致敬?。?!有了激光陀螺這樣的火眼金晴,我們的東風快遞,送達的位置,更準了!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