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食肉菌感染,注意防范!

中國科普博覽
原創(chuàng)
中國科協(xié)、中科院攜手“互聯(lián)網(wǎng)+科普”平臺,深耕科普內(nèi)容創(chuàng)作
收藏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地星引力(科普創(chuàng)作者)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近來,許多關(guān)于食肉菌感染的報道層出不窮,食肉菌到底是什么?我們應當如何防范?

什么是食肉菌?

食肉菌是一類特定的細菌,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比較嚇人,但它們實際上并不吃肉,而是會在感染人體時釋放毒素,導致組織壞死和損害,從而出現(xiàn)類似于“吃掉”人體組織的現(xiàn)象。它們在感染人體后會引起一種罕見但嚴重的感染疾病——也就是壞死性筋膜炎。

壞死性筋膜炎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食肉菌不僅對皮膚表面有傷害,它們也能夠穿透皮膚,進入深層組織,包括肌肉、筋膜、神經(jīng)和血管。然后在人體內(nèi)迅速蔓延,感染血液和其他器官系統(tǒng),嚴重威脅生命。如果不及時治療,壞死性筋膜炎可能會在短短48小時內(nèi)致命。此前,美國紐約州、康涅狄格州和北卡羅萊納州均報告過與該細菌感染相關(guān)的致死病例。

食肉菌致人死亡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最常見的引發(fā)壞死性筋膜炎的細菌之一是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然而,最近的警告表明還有另一種叫作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細菌,也可能引發(fā)壞死性筋膜炎。

弧菌在溫暖的海水中繁殖,因此,大多數(shù)感染病例與游泳、垂釣或涉水有關(guān),尤其是在夏季和溫暖季節(jié)。美國弧菌感染病例相對較少,每年約有150到200例,但感染的死亡率很高,每5人中就有1人不治而亡。

A群鏈球菌

(圖片來源:Wikipedia)

弧菌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些食肉菌在感染人體時會釋放毒素,破壞組織、導致炎癥和壞死,最終可能導致組織喪失功能。感染可以迅速蔓延,擴展到周圍組織和器官,因此,治療食肉菌感染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斗爭。

為什么會感染食肉菌?

弧菌主要存在于溫暖的海水中,但也可以在海水和淡水混合的地方,比如河口處找到。在這些水域中涉水的人,如果身體上有開放性傷口或潰瘍,就有可能感染這種細菌。就美國而言,大多數(shù)感染病例發(fā)生在較暖的月份,通常在5月至10月之間。

此外,弧菌可能污染這些水域中的海鮮,尤其是牡蠣等貝類。在捕撈這些海鮮時,若是被劃傷,就會導致弧菌直接進入人體內(nèi)。同樣,要是生吃,或食用沒煮熟的海鮮時,也會為弧菌直接進入人體內(nèi)提供快捷通道。

弧菌在全球溫暖的海水中都有分布。然而,全球變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讓這些細菌的宜居區(qū)域正在從溫暖地區(qū)向兩極不斷擴大。

根據(jù)一項最新研究,這些細菌在美國的擴散,每年向北移動大約50千米,這些細菌原本分布于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各州,但現(xiàn)在它們已經(jīng)擴散到了更北部的紐約和北卡羅萊納州了。這也導致在1988年到2018年間,美國東部的弧菌感染病例增加了8倍??茖W家預測,到2060年,感染人數(shù)可能會比現(xiàn)在增加一倍。

弧菌感染的北上路線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壞死性筋膜炎的癥狀和治療

壞死性筋膜炎的早期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發(fā)熱、紅腫、劇痛和傷口部位的腫脹。如果出現(xiàn)這些癥狀,可能就需要及時找醫(yī)生治療了,因為該病情進展迅速,極易導致被感染者死亡。

治療食肉菌感染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臨床醫(yī)生通常將抗生素直接注入血液以殺滅細菌。在許多情況下,必須進行外科手術(shù)切除受損組織,以制止感染的迅速蔓延,但稍有不慎就容易導致截肢。

隨著弧菌感染案例的不斷增加,研究人員也越來越擔心弧菌會對某些抗生素出現(xiàn)耐藥性,使這種感染的治療變得更難。

如何保護自己

雖然壞死性筋膜炎目前仍然非常罕見,但考慮到隨著氣溫變暖,其正在美國不斷北上,所以了解一點預防性知識也是有益無害。

首先要注意的是,有開放性傷口,包括耳釘穿孔或紋身不久的人,最好避免在可能有弧菌活動的水域活動,即使是要活動,也要提前用防水創(chuàng)可貼進行防護。

其次,有開放性傷口的人應該盡量避免處理海鮮,如果在海邊因為剮蹭受傷,也應該立即用清水洗凈并及時消毒。

結(jié)語

這種?!俺浴逼は陆M織和筋膜人體的食肉菌,一旦感染,進展迅猛,數(shù)天內(nèi)即可危及人的生命。皮膚損傷、免疫力低下都有可能給這些細菌帶來可乘之機,因此,平日里大家需注意加強自身免疫能力,有效抵抗外來細菌入侵。

參考文獻

1. Archer E J, Baker-Austin C, Osborn T J, et al. Climate warming and increasing Vibrio vulnificus infections in North America[J]. Scientific reports, 2023, 13(1): 3893.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