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機洞,這個位于鄭州西部滎陽的崔廟鎮(zhèn)王宗店行政村北部半山腰上的洞穴(圖一)。傳言是上古時期,有美且慧的仙女,見下界眾生夏穿樹葉,冬裹獸皮,十分可憐,便從天上偷偷拿了一架織布機來到凡間,她把織布機放到這座山洞內,織錦織紗,教民縫制衣服,這座山洞便叫做織機洞。
圖一、織機洞遺址
這座洞穴,懸于崖壁之上,遠眺似孤立無援,洞內卻別有景致,雖說其內沒有“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樣的對聯(lián),但是遠離地面,置于空中,也不失為一處風水寶地。洞穴里堆積豐富,歷經多年的考古工作,探明其內堆積有24米之厚,可分20多層。這些深厚的地層與出土物用實物告訴世人:十萬年前,曾經有古人類在這里活動休息。當然,那時候,應該還沒有仙女,畢竟人類的進化經歷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等不同階段,才演化到今天我們現(xiàn)在的現(xiàn)代人(現(xiàn)代人屬于晚期智人)(圖二)。
圖二、人類演變圖
而織機洞所見的人類遺存應該是早期智人階段(25萬—5萬)。這一時期的人類也被稱為古人,其體制形態(tài)已經與現(xiàn)代人很接近,腦容量大大提升,在1400毫升左右,與現(xiàn)代人的腦容量相差不大。當時在形體上,仍保留著一些原始特征,如眉脊發(fā)達,前額低斜、鼻部扁寬、頜部前突等。這一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就是公眾所熟知的尼安德特人。有考古學家曾言,讓尼安德特人穿上現(xiàn)代人的衣服,混跡在人群中,我們當代人可能會忽略這是一個生存在20萬年前的一個古人類,由此可見,早期智人與現(xiàn)代人(晚期智人或智人)的差別并不大。而在國內也有許多有名的早期智人,如發(fā)現(xiàn)于陜西的大荔人。
圖三、織機洞出土的石器工具
這一時期的古人類,使用打制石器,通過對石料加工,制作出各種各樣的工具,有邊刮器、砍砸器、端刮器、尖狀器等(圖三),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石錘、石核、石砧等石器加工工具。這一時期的人類已經學會了使用火,在洞穴之中,古人類將獵殺而來的各種動物,如斑鹿、獾、大角鹿等(大角鹿在進化中,最后滅亡了),用石器分割開,進行燒烤,在大快朵頤之后,還要將骨頭敲碎,吸食骨髓,因此在洞穴之中所見動物骨頭多殘碎狀。
這一處舊石器遺址,堆積之豐厚,遺跡、遺物之豐富,僅次于中國周口店,并且位于中國中部地區(qū),從文化交流、人類遷徙等等方面來看,都非常的重要,因此,也被考古學家譽為“河南第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