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說到中國美食,那也是在人類歷史上具有相當重的分量。但2019年4月《柳葉刀》上一項納入195個國家和地區(qū)人群的大樣本研究結論為:“中國人膳食精細少纖維、高鹽,癌癥死亡率全球最高!”2019年的這篇文章表明,2017年中國因膳食精細少纖維、低水果攝入、高鹽等飲食結構問題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癥死亡率均為世界人口前20大國中的第一名(每10萬人中有299人死亡),而埃及所有飲食相關死亡率最高(每10萬人中有552人死亡)。那么,我國的飲食結構中究竟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到底該怎么吃?
我國飲食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01重口味的高鹽飲食
重口味的高鹽飲食往往與高血壓、增加胃癌風險、促進鈣流失、增加腎臟負擔等密切相關。
圖1不同國家的食鹽日均攝入量(圖片來源:Statista網(wǎng)站,作者:Martin Armstrong,2019.8.6)
放眼全球,中國人均食鹽攝入量居高不下(見圖1),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攝入量的2倍。
中國居民的食鹽攝入76%來自家庭烹調用鹽、6.4%來自醬油、其余來自外出就餐、包裝食品等。
根據(jù)中國居民營養(yǎng)狀況調查:2012年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烹調鹽攝入量為10.5g,再加上通過加工食品攝入的鹽以及食物本身固有的鹽,中國居民實際鹽攝入量在12g左右。
食鹽的高攝入,與甲狀腺異常也有一定關系。
2021年BMC Cancer發(fā)表了湘雅醫(yī)學院的一項究,發(fā)現(xiàn)目前中國內(nèi)陸丘陵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人口(96.4%)每天攝入5g以上碘鹽,51637位受試者中20784位被發(fā)現(xiàn)有甲狀腺結節(jié),390名受試者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占比0.76%。
02注重口感的精白米面主食
我國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米飯為主,但無論南北東西,我國居民的主食都以注重口感、方便消化的“精白米面”為主。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指出,我國成年男性每日全谷物的攝入量為13.9g,女性14.6g,遠低于推薦攝入量,全國只有20 %左右的成人能達到日均50g以上。
2016年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一項研究匯總了45項相關研究,證明和不吃全谷雜糧的人群相比,每天吃90g全谷雜糧食物,能降低冠心病的發(fā)病率19%,中風的風險降低12%,心腦血管病整體風險降低22%,如果每天吃210-225g的量,則癌癥危險率降低15%,全因死亡率降低17 %。
03人均水果攝入低
中國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且攝食大量蔬菜,但我國居民的水果攝入?yún)s比較低,平均40g左右,遠低于膳食指南推薦的200-350g/天的攝入量。
水果顏色鮮艷,富含花青素,同時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黃酮、多酚等活性物質。
和蔬菜加熱烹調食用不同,水果基本生食,因此,高鉀低鈉低脂,維生素和礦物質較為穩(wěn)定。
發(fā)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6)的一篇論文選擇了中國10個地區(qū)開展了4年(2004-2008年)的研究,在51萬30~79歲人群的調查中,18%的參與者宣稱每日吃新鮮水果;與從不吃水果或吃得較少的人群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群表現(xiàn)出更低的收縮壓和更低的血糖水平。
英國醫(yī)學雜志(BMJ)刊登了我國學者和40位歐洲學者的合作論文(圖2),分析了8個國家的大型營養(yǎng)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增加果蔬攝入量可降低糖尿病風險。
因此,有必要提高水果攝入量來改善中國的飲食結構。
圖源:Pixabay
我們就醫(yī)后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醫(yī)囑“飲食要清淡”“別吃發(fā)物”“多吃些流食”......但是這些醫(yī)囑是什么意思?
什么才算是“清淡飲食”?
“清淡飲食”是很多慢病的飲食原則,可不少人在執(zhí)行“清淡飲食”方案時,常常理解有誤。
中日友好醫(yī)院營養(yǎng)科副主任醫(yī)師石勱2021年4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所謂的“清淡飲食”,并不是指素食?!扒濉敝饕干儆椭暗眲t說的是做飯要少放鹽,以及少放糖、少放麻、辣等重口味調料。
想要做到清淡飲食,還要注意食物當中的隱形脂肪(沙拉醬、糕點、西式面包等)、隱形鹽(罐頭、咸菜、咸魚、咸蛋、香腸等)。清淡飲食的關鍵還包括合理的烹調方式,優(yōu)先選蒸、煮、燉、汆、拌(溫拌、涼拌)、炒等方法,避免煎炸、熏烤等方法。
圖源:Pixabay
此外,清淡飲食還應做到食物多樣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明確指出,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要注意這3點
1.吃多少都有標準
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推薦,日常飲食中,不同食物的食用量應滿足以下推薦標準:
全谷物:推薦每天食用全谷物和雜豆類50 g-150 g,如小麥、燕麥、大麥等。
蔬菜:推薦每天食用300 g-500 g,深色蔬菜占一半。
水果:推薦每天食用新鮮水果200 g-350 g,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豆類及其制品:推薦每天食用30 g-50 g。
堅果:推薦每周食用50 g-70 g。
奶類及乳制品:推薦每天1杯奶,相當于300 g液態(tài)奶或相當?shù)娜橹破贰?/p>
魚肉:推薦每周吃魚280g-525g。
水和茶:推薦成人每日飲水1500ml-1700ml。
紅肉和白肉:建議成年人每天食用畜禽肉40g-75g,優(yōu)先食用禽肉。
加工肉類:盡量減少食用,能不吃就不吃。
鹽: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入不超過6g,相當于一啤酒瓶蓋,同時注意減少含鹽加工食品的食用。
酒:能不喝酒盡量不喝酒,尤其是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女性。
添加糖和含糖飲料: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油脂:成人每天烹調油建議量為25g-30g,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2.第一口吃什么很重要
除了吃多少之外,先吃什么也很重要。
2020年,新加坡研究人員發(fā)表在《臨床營養(yǎng)學》雜志上的一篇研究指出,蔬菜-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吃飯順序,對于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非常好;如果無法法接受空口吃主食的做法,那么先吃蔬菜,然后再一口肉一口飯地吃,也可以。
3.吃飯速度也決定健康
2021年12月,一項來自意大利的研究提示,吃飯的速度和代謝異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是在肥胖人群中吃飯速度快,會顯著增加血脂代謝異常的發(fā)生風險。因此研究人員強調肥胖門診應評估患者的吃飯速度,膳食教育應強調吃飯速度慢的益處,這可能是降低肥胖人群心臟代謝風險的一個簡單方法。
供稿單位:重慶天極網(wǎng)絡有限公司
本文綜合整理自科普中國、健康時報
聲明:除原創(chuàng)內(nèi)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非商業(yè)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