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常有市民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在家中發(fā)現(xiàn)鳥巢跟鳥蛋的趣聞,如果你也曾刷到過,肯定曾贊嘆過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令人想象不到,世間竟然有如此潦草且畫風奇特的巢:
不多的樹枝就是所有的巢材。來源:小紅書網(wǎng)友
畫風逐漸走向了極簡 來源:小紅書網(wǎng)友
這……確定是鳥巢?來源:小紅書網(wǎng)友
鳥巢固定的形狀?不存在!來源:小紅書網(wǎng)友
隨地大小蛋的敷衍大師
能夠在你家中搭建出如此隨性的巢的,是一種擅長敷衍的鳥,它叫做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屬于鴿形目鳩鴿科,因為長相和家鴿類似,因此經(jīng)常被叫做野鴿子。
從分類學上來看,兩者的關系確實較近,叫聲也有些類似。又因珠頸斑鳩常發(fā)出咕咕咕的聲響,再加上它日常迷惑行為,所以它們也有個“傻咕咕”的愛稱。
珠頸斑鳩:是誰在叫我傻咕咕?
頸斑鳩整體粉褐色,飛羽顏色較體色更深、胸部、腹部粉紅色,腳紅色,略長的尾羽兩側(cè)部分前段白色,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頸部側(cè)面布滿白色斑點,猶如戴了亮閃閃的珍珠項鏈一般,這也是“珠頸”的來歷。
戴著“珍珠項鏈”的珠頸斑鳩 | 鄭運祥 攝
如果進行鳥格測試,珠頸斑鳩絕對是“e鳥”(開朗愛社交型),作為高度適應城市生活的常見鳥類之一,珠頸斑鳩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適應了人居環(huán)境。
比如飲食,除了尋找各種植物果實、種子和嫩草等自然食物外,像是人類遺留的食物碎屑也是它們方便獲取的餐食。
除了吃,在住這方面珠頸斑鳩就更出名了,如果在社交軟件上輸入“珠頸斑鳩 巢”這幾個字,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野生鳥類會把家安在居民家中的任何地方,比如陽臺、花盆、鞋盒甚至是曬在外邊的衣服……
花盆中生出的珠頸斑鳩蛋
曬在外邊的衣服要及時收,不然…
一年四季都能生!
如果你好奇為什么珠頸斑鳩生活如此大條卻能家族興旺,那么就要研究下它的繁殖策略了。一般的鳥類都是春秋季節(jié)繁殖 1-2 窩,而珠頸斑鳩能夠全年繁殖,無論嚴寒還是酷暑。
許多鳥類利用春夏季節(jié)繁殖,這和春夏昆蟲等食物較為豐富有關。但珠頸斑鳩和其他鴿形目的鳥類一樣,在雛鳥剛孵化的前幾天使用嗉囊腺分泌的鴿乳喂養(yǎng)雛鳥。
鴿乳是一種高蛋白食物,能夠讓雛鳥快快長大,等到再大一些,親鳥就會直接把食物分解成半消化的狀態(tài)喂給孩子們,不用像食蟲鳥那樣擔心天冷找不到蟲子。
正在孵卵的珠頸斑鳩 | 鄭運祥 攝
關于前邊提到的珠頸斑鳩極簡派的巢,大家可不要笑,這其中蘊藏著傻咕咕的大智慧。一方面鳥巢的結(jié)構(gòu)簡單,用材較少(也可能是極少)可以減少筑巢的時間,縮短整個繁殖周期,另一方面雖然鳥巢簡單,但是將筑巢地點選在人造建筑內(nèi),就可以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結(jié)構(gòu)來保持鳥蛋的穩(wěn)定,同時能遮風避雨。
花盆本身已經(jīng)提供了足夠的穩(wěn)定性 | 來源見水印
而生活在人類周圍還有一點好處就是能夠減少被捕食者發(fā)現(xiàn)的概率,像是那些“i”(內(nèi)向)性格的掠食者,看到把蛋產(chǎn)在距離人類幾米的珠頸斑鳩,可能僅僅是流下口水就走了。
當然像紅隼這種同樣適應城市生活的鳥類可就要另說了,常有市民觀察到紅隼捕食陽臺上的珠頸斑鳩雛鳥,而且成功概率很高。
紅隼常會捕食珠頸斑鳩雛鳥
其他可能出現(xiàn)在你家陽臺的鳥們
除了珠頸斑鳩的巢,還有一些城市鳥類也會在我們家中或者是小區(qū)內(nèi)筑巢:
1
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
白頭鵯的巢更像是自然與人工結(jié)合的作品,在植物莖稈和葉片等自然材料之外,還會加入很多如塑料布、釣魚線和棉絮等人為材料,真的是辨識度極高。
人類制作的材料也在改變著白頭鵯的巢 | 鄭運祥 攝
2
烏鶇(Turdus merula)
烏鶇的巢像是自然界中的混凝土結(jié)構(gòu),由水草等混合泥土組成,堅固耐用,烏鶇常常把巢搭建在香樟等高大喬木樹枝的分叉處。
烏鶇在樹杈交接處的巢 | 鄭運祥 攝
3
麻雀(Passer montanus)
麻雀的巢多建在居民樓外墻遺留的空洞內(nèi),不管是抽油煙機的管道、預留的電線出口等等都可能吸引麻雀來做窩。
麻雀在房屋外墻上的巢 | 攝影:鄭運祥
4
戴勝(Upupa epops)
戴勝也時常光顧我們生活的小區(qū),它主要利用天然樹洞筑巢,但是自然中合適的樹洞并不那么容易尋找,所以戴勝把目光也投向了人類建筑,一些管道等都是不錯的筑巢地點,部分公園也會特意為戴勝搭建人工鳥巢。
自然界中戴勝會在喬木樹木的孔洞中筑巢
攝影:鄭運祥
家中發(fā)現(xiàn)鳥巢,我該怎么辦?
當你在家中偶然發(fā)現(xiàn)鳥巢時,首先不要驚訝,請保持鎮(zhèn)定,切勿大喊大叫,使鳥兒受驚。
請善待這些或有趣、或聰明、或稍顯笨拙的自然精靈,不去打擾它們的繁殖,也不用去投喂它們食物或者為它們的鳥巢“錦上添花”。
它們的繁殖期不會太長,可以靜靜地觀察、記錄,相信你也能從它們身上看到發(fā)現(xiàn)更多自然奧秘。
在高樓林立中,這些鳥類一直在學習如何與人類共享自然。在我們目光所及之處,就能觀察到這些地球上比我們更加古老的物種在演繹著生存的故事,這本身不就是一種美好么?
策劃制作
來源丨上海自然博物館
作者|鄭運祥 上海市林業(yè)總站,工程師
審核|何鑫 上海自然博物館 副研究員
責編丨楊雅萍
審校丨徐來、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