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傳播途徑為“口-口傳播”或“糞-口傳播”,可經由唾液、餐具、食物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近日,發(fā)表在國際期刊《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的一項研究稱,常吃超加工食品也會增加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概率。
超加工食品吃的多
感染幽門螺桿菌概率增加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平時超加工食品吃得越多,感染幽門螺桿菌概率越高,最高可增加2.17倍。
這項對照研究分析了150名幽門桿菌感染患者和302名健康者的飲食數據,病例組的參與者(幽門螺桿菌陽性)在參加研究前沒有接受過治療。
研究人員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超加工食品的攝入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幾率呈正相關,而這與超加工食品所含的成分和加工過程有關:
1.鹽含量高
超加工食品往往鹽分較高,長期大量攝入會損害胃黏膜屏障,從而為幽門螺桿菌的定植提供有利條件。
2.碳水化合物含量高
這類食品中的高糖分(如含糖飲料)可能參與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機制,因為它們會延長胃酸化時間,增加尿素內流和細菌的氨產生。
3.果糖和高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炎癥是幽門螺桿菌生長的有利條件,而超加工食品在許多慢性炎癥性疾病中發(fā)揮作用,可歸因于其高飽和脂肪酸和果糖的存在。
4.加工過程
不當的食品加工、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都與感染幽門螺桿菌風險有關。
4個特征
辨別超加工食品根據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認可的國際食品分類標準“NOVA”,食品可以分為四類:
**1. 完全沒有或幾乎沒有加工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肉蛋奶、菌藻類、飲用水等;
**2. 經過研磨、精煉等手段加工的烹飪食材:**如鹽、糖、油等;
**3. 加工食品:**往往由1+2制成,如罐裝蔬菜、水果、魚,加糖的干果,只用鹽腌制的肉,新出爐的面包等;
**4. 超加工食品:**與加工食品相比,除了鹽、糖、油之外還添加了變性淀粉、色素、氫化植物油、人工香料、防腐劑、人工甜味劑等,并使用加氫、水解、擠壓、定型等工藝,如含糖飲料、添加防腐劑的肉制品、方便面等等。
超加工食品四大特征:
①糖、鹽和油脂等調味料的含量比較高;
②含有防腐劑等添加成分,保質期較長;
③包裝充分;
④改變食材原本的樣貌。
超加工食品
全方位損健康有研究表示長期食用超加工食品與精神、死亡率、癌癥、呼吸、心血管等方面的32個健康參數之間存在直接關聯(lián)。
超加工食品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還和糖、鹽、飽和脂肪酸、熱量都偏高有關,許多營養(yǎng)素在加工的過程中損失了,使膳食纖維和維生素保存的很少,所以經常吃超加工食品的人容易變得肥胖,使患癌癥、心血管病、腸易激綜合征的風險明顯提高。
也許偶爾吃一次超加工食品察覺不出它對健康的影響,單看其某一種成分也未必十分不健康,但經過時間和攝入量的累積,負面效應就會慢慢顯現(xiàn)。
建議平時生活
注意以下幾點****1.適量使用調味料
自己烹飪盡量少加油、糖及鹽,盡量以醋、檸檬汁、大蒜和天然香料取代高脂肪或高鈉的人工調味料。
2.外出就餐搭配均衡
在餐館吃飯可以多點蒸、煮、炒的蔬菜,而不是煎炸食品。
3.學會看配料表和營養(yǎng)成分表
盡量挑選“無糖食品”,市面上的無糖食品通常指的蔗糖,若配料表中有麥芽糖、果葡糖漿、糊精等,不建議購買。
配料表成分的排序與添加量有關,成分含量越多,排序越靠前。
4.別被食品包裝迷惑
即使產品聲稱“低糖”或“無糖”、“有機”或“健康”,還是屬于超加工食品。
5.零食選新鮮蔬果
如果長期習慣吃超加工食品,可以每天少吃一點,試著用新鮮的天然食物代替,逐漸減少吃精加工食品。
但要注意的是某些加工技術和必要的添加劑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工具,不需要盲目抵觸,要看食品加工的程度,比如純牛奶、堅果等就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