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新年要立flag,古人的flag在哪立呢?

瞭望科學史
李亮(中科院科學史所研究員)講述科學故事、傳播科學精神。
收藏

新的一年開始了,這一年里你有什么新的打算、新的計劃呢?也許你需要一本好的日歷,然后在上面標注各種新立的flag,以此迎接新年的到來,開啟一段新的人生歷程。

說到日歷,我們不得不提到古代的歷書。在中國古代,歷書除了用來查詢?nèi)掌谥?,還有著一些其他用途。古時歷代王朝每年都向統(tǒng)治的地區(qū)和認同王朝統(tǒng)治的周邊民族政權(quán)頒賜歷法、宣布正朔,即頒布歷日(歷書)。所謂的“正”是指一年之始,“朔”是指一月之始, 厘定正朔是頒布歷法的基本內(nèi)容。正朔的發(fā)布與接受是關(guān)系到王朝的治權(quán)能否實現(xiàn)的大問題, 自古就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

歷書的發(fā)展

1.簡牘歷書

在印刷術(shù)出現(xiàn)之前,早期的歷書是寫在竹簡上的,自1975年湖北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有“日書”后,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很多秦漢時期的歷書。這類竹簡上的歷書有著不同的名字,常被后人稱為“日書”、“歷日”、“歷譜”和“質(zhì)日”等。

早期的歷書不僅有查詢?nèi)掌诘墓δ?,還有“記事”的功能,由于當時的歷書很貴重,一般的老百姓是用不起的,通常只有官員才擁有。官員們經(jīng)常在歷書上記錄各種公務(wù)活動,以及出行記錄等信息,同時還兼及一些私人活動。例如,在岳麓書院保存的秦簡中就有一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的“質(zhì)日”,里面就有這本歷書擁有者記錄的從南郡往返咸陽的旅行記錄,其中還提到有大量的當時地名。

岳麓書院藏秦始皇三十五年竹簡“質(zhì)日”

后來歷書的內(nèi)容逐漸豐富,除了包含有年、月、日等日期信息外,還包含有節(jié)氣、太陽所在宿次、物候、月相、晝夜長度、日出日落時刻等信息。此外,歷書還加入了年神方位和歷注等信息,這些都是與擇日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如建除十二值、吉神、兇神和每日宜忌等。也就是告訴人們每天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

大明弘治元年(1488年)大統(tǒng)歷書中的年神方位圖

2.紙質(zhì)歷書

紙張被發(fā)明以后,人們不再使用竹簡來書寫歷書,而是將其抄錄或印刷在紙上。在敦煌卷軸中,我們現(xiàn)在還能找到一些唐宋時期的歷書。例如,其中就有后唐同光二年甲申歲(924年)的具注歷日,這份歷書是五代后唐敦煌地方政權(quán)自編的歷日,原藏敦煌石室,現(xiàn)藏大英圖書館。歷書的前面有年九宮圖、年神方位、推七曜直用日吉兇注及諸雜忌注,另有“葛仙公禮北斗法”和“申生人猴相本命元神”圖各一幅,圖文并茂。歷書還記載有日期、干支、弦望(即月亮的月象)、節(jié)氣、物候和晝夜時刻等信息,內(nèi)容已經(jīng)相當完備。

后唐同光二年甲申歲(924)具注歷日

大宋寶祐四年(1256年)丙辰歲會天萬年具注歷

(宋代負責編歷的部門是太史局,這一年的歷法是由當時的保章正譚玉等人負責推算,奉旨頒賜施行)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民族的融合,除了漢文歷書,朝廷還特意編印了滿歷、蒙歷、回歷和藏歷等少數(shù)民族文字的歷書。

清代滿文時憲歷書中的年神方位圖

歷書的頒布

在古代,頒布歷書的過程也是一種隆重的儀式,歷朝對頒歷都有嚴格的要求。明代沈德符記載,歷書印好之后,每年十月初一都要舉行盛大的頒歷儀式,“是日御殿比于大朝會,一切士民虎拜于廷者,例俱得賜”。

乾隆年間群臣前往紫禁城

在清代,每年十月的第一天,文武百官齊聚紫禁城,等待接受皇帝頒布的下一年度歷書。這天一大早,大臣們便早早出門,穿著象征身份和地位的朝服趕往紫禁城。與此同時,欽天監(jiān)的官員們也護送著這些印制精美的歷書,從欽天監(jiān)來到紫禁城。歷書的尺寸大小和裝裱也有所不同,給皇帝、皇后和其他嬪妃們使用的歷書都是裝潢華麗的特大號版本,封面使用正黃色絲綢,并且還用繡著金線的綢緞包裹著。賞給大臣們的歷書封面則覆蓋著紅色絲綢,在大臣們行過三拜九叩的大禮后,按品階高低,依次領(lǐng)取歷書。

歷書的銷售與管理

王公大臣們可以從皇帝那得到賞賜的歷書,普通百姓就只能自己購買了。早期的歷書,由于紙張很貴,印刷術(shù)也不完善,一般人家都負擔不起。自宋代之后,歷書在民間開始普及;明清時期,每年的歷書印刷達到數(shù)十萬冊,甚至上百萬冊,基本可以滿足大多數(shù)家庭的需求。

銷售歷書所得也是朝廷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以至于官方一直壟斷歷書的印刷與銷售。在明代,為了防止民間私印歷書,每年的《大統(tǒng)歷書》(明代的歷法叫大統(tǒng)歷)的封面還印有防偽官印曰:“欽天監(jiān)奏準, 印造大統(tǒng)歷日頒行天下, 偽造者依律處斬, 有能告捕者, 官給賞銀五十兩, 如無本監(jiān)歷日印信, 即同私歷”。也就是說,偽造或私刻歷書的處分相當嚴厲,是要殺頭的,舉報者朝廷還會給予獎勵賞銀五十兩。

大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統(tǒng)歷封面

(上面印有“偽造者依律處斬, 有能告捕者, 官給賞銀五十兩”)

歷書與科學知識的傳播

到了清代中后期,朝廷對民間私編、私印歷書的禁令開始逐步放開。當時,一些民間歷書和通書開始加入日用類百科知識,甚至一些西方傳教士也利用出版歷書進行傳教,介紹西方時政以及科學知識。例如,美國傳教士波乃耶(Dyer Ball)等人合編的傳道日歷《華番和合通書》,從1843年到1853年先后在香港、廣州、澳門等地連續(xù)出版了11年。該通書除了刊載當時發(fā)生的中西政治、經(jīng)濟、社會、宗教方面大事,附錄有中西歷對照,還介紹“東西半球圖式”、“日月交食定識文”等科學內(nèi)容,是當時流通在中國通商口岸的較為重要的年鑒類工具書。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華番和合通書》中“日心說”天文知識

從1852年起,《中西通書》也在上海墨海書館出版,由傳教士艾約瑟(Joseph Edkins)、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等人編著。這些通書頗受中國知識分子的重視,成為近代中國人最早“開眼看世界”,了解近代天文和地理知識的窗口。

墨海書館印1859年《中西通書》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觀象臺最初仍根據(jù)清代《歷象考成后編》推算歷書的合朔節(jié)氣,編制《中華民國歷書》。自民國三年(1914年)起,便不再使用舊法,而是參照外國天文年歷,用現(xiàn)代方法計算,這時的歷書已經(jīng)涵蓋了現(xiàn)代天文年歷的基本內(nèi)容。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歷書

作者: 李亮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評論
天津—陳杰
學士級
早期的歷書不僅有查詢?nèi)掌诘墓δ?,還有“記事”的功能,由于當時的歷書很貴重,一般的老百姓是用不起的,通常只有官員才擁有。
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