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潤肺滋陰—天門冬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
原創(chuàng)
成立時間較早學科配套齊全標本收藏最多的中藥專業(yè)科研機構(gòu)。
收藏

科普小檔案:

【來源】 天門冬科天門冬屬天門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的塊根。

【別名】天門冬、三百棒、絲冬、老虎尾巴根、天棘、萬歲藤

【識別特征】多年生攀援植物。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紡錘狀膨大。莖平滑分枝具棱或狹翅。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脈龍骨狀而略呈銳三棱形,稍鐮刀狀,長0.5-8厘米,寬約1-2毫米;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綠色;花梗長2-6毫米,關節(jié)一般位于中部,有時位置有變化;雄花:花被長2.5-3毫米;花絲不貼生于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漿果直徑6-7毫米,熟時紅色,有1顆種子?;ㄆ?-6月,果期8-10月。

【產(chǎn)地與生境】從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省的南部至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qū)都有分布。

【功效】養(yǎng)陰潤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頓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渴,腸燥便秘。

【食用部位】塊根

【食用方法】首先將根經(jīng)過燙煮,去皮;可直接燉雞食用;用糖腌制可制作蜜餞;加茶煮水,加入適量紅糖可制天冬茶;將天冬搗爛后,加入適量的水熬制粘稠后加入蜂蜜適量收膏可制作天冬膏。選用味甜而不苦的品種口感更佳。

如果在路邊看到一叢平淡無奇的草,枝條纖長,還有刺,地下會長出像“小紅薯”的塊根。陰條嶺自然保護區(qū)的村民叫“兒多母苦”,形容地上藤細莖葉小、羸弱不支,而地下“兒子”(塊根)卻多達20根以上,有的重達幾十斤上百斤。這種植物正名叫天門冬,藥材稱天冬。天冬的“葉”呈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這里的葉其實是葉狀枝,其葉片退化。

天門冬塊根

天門冬藥材

天冬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據(jù)中國第一部藥物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描述:味苦、平,無毒。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饑。天門冬被列為上品,上品的藥物就是養(yǎng)生延年的作用。宋代理學大師朱熹非常喜歡天冬,他的窗前就種植了許多天冬。一天雨后,看到窗外的天冬枝葉優(yōu)美,有種清新脫俗的感覺,于是有感而發(fā)寫下一詩:“高蘿引蔓長,插楦垂碧絲,西窗夜來雨,無人領幽姿”。

天冬和麥冬也頗有淵源,傳說天冬和麥冬原本是天上的兩個仙女。兩姐妹見人間遭遇虛癆熱病的病魔侵襲,心生憐憫而解救人間。姐妹倆雖然都能趕出肺胃陰虛、肺胃燥熱、便秘等病魔,但姐姐(天冬)對火、燥二魔的清除力量大于妹妹,直攻腎部的惡魔;妹妹(麥冬)性格文靜力弱,但攻擊心中燥魔也沒問題。當然不僅僅是神話故事,在生活中天冬麥冬也是搭檔,已為國家非處方藥——二冬膏便是最好證明,主治陰肺不足引起的燥咳痰少、痰中帶血、鼻干咽痛等癥。

天門冬酒是具有歷史的名酒,且與重慶有關聯(lián)。蘇試在《天門冬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寫道:“天門冬熟新年喜,曲米春香并舍聞”。說是天門冬成熟采收時正是快過新年了,用曲米春制作的天門冬酒四處飄香。其中“曲米春”就是現(xiàn)在奉節(jié)一帶做的酒,有唐代杜甫《拔悶》詩為證:“聞道云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明代蘇仲也寫道“茶烹古鼎團龍焙,酒飲云安曲米春”,古代云安即現(xiàn)今重慶奉節(jié)縣一帶,可見曲米春酒在歷史上知名度很高,甚至成為文人貴族指定的酒品,可惜現(xiàn)在不見其蹤跡。用曲米春制作的天門冬酒更加珍貴了,故有“且盡今宵,天門冬酒,后夜思量無此杯”(清·樊增祥),飲完今宵天門冬酒,后面想喝都喝不到了。

天冬因其富含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與天冬氨酸含量非常高,谷氨酸鮮味明顯而天冬氨酸味微苦,2種氨基酸的搭配賦予了天冬獨有的鮮味。同時,天冬更是一種傳統(tǒng)的滋補食品,通常用來燉雞、泡酒、制作蜜餞等。如人們喜愛的天冬燉雞湯,同時加入枸杞和雞肉,不僅僅雞肉味道更加鮮美,湯鮮回甘,還能起到潤腸通便作用;天冬可用于做成蜜餞,天冬蜜餞色澤晶瑩透亮,口感甜而不燥,潤而不膩。

天冬具有養(yǎng)陰潤燥,清肺生津的作用,是一味君藥,滋陰潤燥細無聲,甜中帶苦濟蒼生。天冬是一種美味,食味本應歸本真,清湯若水最鮮美。天冬是一種人生,不為浮華逐利益,淡泊名利行致遠。

品味天冬,便是品味這世間萬物的本真!

知識延伸:

天冬雖好,因其性寒,體寒之人不可過量食用。羊齒天門冬的塊根冒充天冬入藥,羊齒天門冬味苦麻,地上植物來看,天冬葉狀枝呈三棱狀條形,羊齒天門冬呈鐮刀形。注意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