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千萬IP創(chuàng)科普#斑羚飛渡

揚州科技館
原創(chuàng)
傳播科學 點亮生活 放飛夢想
收藏

小檔案

名稱:黑斑羚

英文名:Impala

身長:1—1.2米,肩高0.6—1米,尾長0.8米

體重:一般是40到80千克,

隸屬科目: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高角羚屬

魅力靚照:

相貌特征:皮毛呈金黃色、紅色或紅褐色,腹部是白色。后臀部與尾巴上各有一條垂直的黑條紋,像個M字,號稱非洲麥當勞,臀部兩側有豎黑斑,后足跟部有黑色斑,因而得名“黑斑羚”。雄性黑斑羚有一對比瞪羚長而彎的高角,貌似豎琴,因而又名“高角羚”。雌性母黑斑羚無羚角。黑斑羚以其標志性的黑白相間斑紋、優(yōu)雅的奔跑姿態(tài)及杰出的跳躍能力而聞名于世。受驚的時候,它們可以跳起3米高,9米遠。

生活習性:黑斑羚通常主要棲息在開闊的草原和厚灌木叢、稀樹草原的地區(qū),它們身上獨特的斑紋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使得黑斑羚在草原上更難被天敵發(fā)現(xiàn)。白天常常成群活動,夜晚則獨自活動。黑斑羚是植食性動物,食物以樹葉、樹皮或植物根莖為主——完全不挑食,有啥吃啥。喜歡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它們有很快的速度和很強的敏捷性,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70公里。

成長繁衍:黑斑羚的壽命為12年,每年10月前后交配,翌年6月前后產(chǎn)仔,每胎多為1仔,繁殖能力比較低。黑斑羚幾乎是所有非洲大型食肉動物的移動快餐肉。鬣狗、胡狼、獵豹等都對它們有所覬覦。

分布范圍:黑斑羚的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肯尼亞、烏干達和南非等國。雖然受到棲息地被破壞、非法狩獵和人類活動干擾的影響,但黑斑羚的種群數(shù)量仍然相對穩(wěn)定,約有200萬頭左右。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評估黑斑羚為無危物種,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奇葩故事:

《斑羚飛渡》又名《羚羊飛渡》、《生命橋》,記述的是一群被狩獵隊逼入絕境的斑羚群體,為了贏得種群不滅的機會,用犧牲老的一半拯救年輕一半的方法,最終跨越崖澗,完成了保存群體火種的任務。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學子,但這個故事是真的假的?假的!

首先,斑羚的最大特性就是性情孤獨,喜歡單獨活動,沒有集體觀念,并不會聚集成大群,老幼也不會混雜相居,即便有最多十多只一起活動,更別提《斑羚飛渡》中所說的七八十頭的群體。既然無法形成大群,那么那只號令群羚的頭羊自然也就是虛構的了,斑羚群體中根本不存在頭羊。

其次,斑羚在窮途末路之時不會為了族群而犧牲自己。斑羚非常敏銳警覺,一旦發(fā)現(xiàn)危險,拔腿就跑。根本沒有什么集體觀念,只會倉皇逃離,更別提什么危險來臨時會互相照應了。

最后,斑羚極擅長跳躍,常常游走于懸崖峭壁之間。斑羚緩沖力特別強,即便從十余米的高空躍下也能安然無恙。但是這種絕技需要斑羚起跑、起跳時間選擇得高度精確、跳躍幅度控制得高度準確、跳躍技巧掌握得高度嫻熟、對接時機銜接得高度吻合,在文中短短的距離中完成飛渡是不可能完成的。

雖然《斑羚飛渡》故事是虛構的,但作者所虛構的美好,斑羚們表現(xiàn)出一種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高度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開辟一條生存的道路”的獻身精神仍能激勵著我們不斷努力前進。

評論
科普ZSL
學士級
已閱讀
2024-09-30
科普中國俄體鎮(zhèn)023
太師級
2024-09-29
祥和123
庶吉士級
閱讀學習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