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荒野機器人》熱映!母愛何以突破編程的“囹圄”?

科普時報
原創(chuàng)
科技日報社旗下國家級科普全媒體平臺。
收藏

學有道

用心理學提高學習力

正在上映的電影《荒野機器人》講述了機器人蘿斯如何在荒島上養(yǎng)育一只小灰雁,并把它培養(yǎng)成為大雁領隊的故事。影片改編自彼得·布朗的同名暢銷書,中文圖書譯為《荒島機器人》,電影中的小灰雁在書中是小野鵝。

愛不是程序

機器人蘿斯因一場意外漂流到了孤島,撿到一只大雁蛋,并孵出了一只小灰雁,小灰雁把機器人當成媽媽并緊追不舍。而機器人原本被定義好的編程也被打破,一機一雁之間展開了一段關乎愛的故事。

對機器人來說,它要完成的是一個程序或者一個命令,蘿斯原本并沒有打算照顧小灰雁,“我的程序并沒有告訴我怎么做一個母親”。因為狐貍對她說你要照顧小灰雁,于是她突破編程限制,開始啟動新的程序,給小灰雁吃的、教它游泳、在秋天來臨之前教會它飛翔。如果說機器的程序代表理性的一面,那其他野生動物的繁衍、殺戮本能又何嘗不是一種大自然的程序。

無論是機械地或者出于本能去完成做父母的職責,都不是真正的愛。比如,小灰雁要學習的三件事情——吃飯、游泳和飛行,代表的是一個人成長中所需要的生理滿足、生存技能以及獨立本領。

為人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將孩子培養(yǎng)成人。比如小灰雁不是什么都能吃,需要找到適合的食物。而機器人不能親身示范游泳和飛翔,就先讓小灰雁學習理論知識,然后去水里實踐;飛行課程就找最優(yōu)秀的雄鷹當老師。

剛開始,機器人只會非常機械地去執(zhí)行任務。但是逐漸地,兩者之間產生了情感依戀??吹叫』已阒饾u長大,將要離巢而去,機器人媽媽也感到依依不舍。

電影里有一段經典的臺詞,狐貍說孩子總有一天要學會獨立,機器人說那就盡量讓他在家附近獨立。狐貍說:“好像媽媽都是這樣,擔心孩子受傷、總想保護,可是孩子終究會迎來屬于自己的天地?!睙o論多么的不舍,但為了有利于小灰雁的成長,必須要讓它在秋天追趕上遷徙的大部隊。

世間的愛常常是為了相聚,只有親子的愛是為了坦然的別離。

善用“印刻效應”教育子女

小灰雁為什么會把機器人當成媽媽?是因為小灰雁孵出來之后看到的第一個移動的物體就是機器人,所以它就會不停地追隨機器人。這里的創(chuàng)作靈感應該是來自“印刻效應”。

印刻效應最早是由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提出的,他發(fā)現在動物生命的早期、特定的敏感階段,最早看到的移動的物體會對它產生不可逆的學習行為。假如,剛孵出的小灰雁第一眼看到的是大雁媽媽,就會緊追不舍,但是如果看到的是人類,也會跟隨其后。

印刻效應有三個特點:第一是發(fā)生在特定的敏感時期;第二具有不可逆轉性,一旦形成很難改變;第三,印刻的對象不一定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或者同類,只要是在特定時間出現了合適的客體就會追隨。因此,在教育學上要善用印刻效應,建立健康的依戀關系。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多跟孩子交流,鼓勵孩子去自由探索并煥發(fā)學習的激情。就像美國詩人惠特曼在《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這首詩中所寫的: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就會變成他的一部分?;蛘呤窃玳_的紫丁香,還有那青草,那絢麗的朝霞,那紅色白色的苜蓿草,還有池中好奇的魚,以及那美麗的迷人的湖水,還有池中的水草優(yōu)雅地搖曳著。所有的這一切都成了這個孩子的一部分?!?/p>

詩歌用形象的方式強調了孩子在成長中最初接觸到的事物對其產生的深遠影響,也啟示我們要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因為他會被他得到的愛、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所塑造。

《荒野機器人》是一個科幻故事,內核思考的是愛的誕生、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和人與技術的關系。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區(qū)別于機器的能力,那就是獨立的思考能力、悲天憫人的情懷、海納百川的大愛……這都是推動人類進步不可忽視的力量。

(作者李崢嶸系教育科普作家、北京日報出版社副總編輯)

評論
科普中國●yling
進士級
《荒野機器人》是一個科幻故事,內核思考的是愛的誕生、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和人與技術的關系。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區(qū)別于機器的能力,那就是獨立的思考能力、悲天憫人的情懷、海納百川的大愛,這都是推動人類進步不可忽視的力量。
2024-10-19
內蒙古趙華
庶吉士級
雖然《荒野機器人》是一個科幻故事,但是其核心內容反映了人類對人工智能需求的體現,希望它們和人類一樣擁有愛。作為一名家長,希望孩子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悲天憫人的情懷、海納百川的大愛等,因為只有世界充滿了愛,人類才能源源不斷的進步。
2024-10-19
無為通達
學士級
《荒野機器人》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母愛如何突破編程的“囹圄”,更讓我們思考了科技與生命之間的復雜關系。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讓我們一同見證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的和諧共生,共同探索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