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不務正業(yè)的的生物人,其實我還是一個攝影愛好者,期待著能夠成為陳大師一樣的人物,擁有無數(shù)魔豆。
當然,攝影離不開相機,現(xiàn)在的相機已經(jīng)非常先進了,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零幾年時候的傻瓜相機嗎?那時我還曾用它記錄過很多生活中的小美好。有童鞋就說了,相機為什么會成像,其原理是什么?今天來和大家聊聊相機的成像原理和發(fā)展歷史。
01,相機的原理是什么?
先來做個簡單的比較。如果把人眼當做相機的話,鏡頭≈人的眼睛(更確切是晶狀體)光圈≈人的瞳孔(你睜大眼或瞇上眼代表了光圈大?。┛扉T≈你人的眼皮或眨眼的次數(shù)(眨眼越快,拍的越快)感光元件≈視網(wǎng)膜焦距≈你帶了個眼鏡或者望遠鏡。當然,拍照就認為是看見,散焦就可以認為是散光。
回到相機原理:其實相機的原理,非常簡單,小孔成像。就跟大家眼睛一樣,你如何看到東西,相機就是如何工作。下圖分別是眼睛成像原理和相機成像原理
相機的鏡頭就相當于晶狀體,而相機的底片就相當于我們的視網(wǎng)膜。我們直接把圖像存儲到了大腦,而相機,則需要一個存儲介質。
02,相機的發(fā)展過程
下面來說說相機的發(fā)展過程。
**第一,膠卷感光時代。**最初,相機成像用的感光材料是化學材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膠片(這個也有個發(fā)展過程)
總體上的原理就是光線進入相機,然后使得膠卷感光,留下圖片
相信大家對這種圖片很熟悉。
但是從這種圖片到我們看到的照片,還需要一部轉換過程,就是所謂的“洗相”
經(jīng)過這個過程,就得到了我們需要的照片。整個過程,最核心的就是膠卷。
**第二,數(shù)碼時代。**膠卷感光是需要底片,后來科技發(fā)展,我們找到了電子的感光元件來替代了過去的膠卷。這個原件就是數(shù)碼相機的感光元件。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廣泛使用的CCD(電荷藕合)元件;另一種是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導體)器件。
本質的原理依然是成像
拍照的時候,圖片直接射到感光元件,然后以電子信息記錄,所以你可以知道在電腦上看。
不過這種辦法的壞處就在于無法真實的記錄全部的情景,所以還是膠片大法好。
好了,結束了,這就是相機的發(fā)展史以及相機核心的發(fā)展。當然,更細的歷史包括
1,感光材料的發(fā)展,比如,第一張照片是用涂有感光性瀝青的錫基底版作為感光材料,后來的膠片是鹵化銀成像;
2,相機體積的改變,最初的是非常大的相機,后來成了小巧玲瓏的相機了;
3,相機零部件的改進,包括光圈,快門,閃光燈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