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長不看
1、 干大豆嘌呤含量確實高,但是加工后嘌呤會降低,所以豆腐、豆?jié){等豆制品的嘌呤含量并不高。
2、我國居民膳食嘌呤中,僅有5.4%來源于干豆類及其制品,遠低于動物性食物的貢獻率:60%以上;
3、 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豆類食品會增加痛風發(fā)病的風險;
4、國內外的痛風指南建議:不限制豆制品攝入,鼓勵高尿酸和痛風病人適量補充豆制品。
為什么痛風病人要少吃嘌呤?
嘌呤是構成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元,人體內的嘌呤有80%在體內合成,另外20%來自于食物。它經肝臟代謝后最終產物是尿酸,尿酸通過腎臟和消化道排出去。正常情況下,多產多排,少產少排,尿酸水平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tài)。
人體內嘌呤來源及代謝|[1]
如果尿酸產生太多而排不出去,那就只能滯留在體內。而**血液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上限是420μmol/L。**一旦血尿酸濃度過飽和,就會有大量的尿酸鹽結晶析出,就像鹽太多了也會從水中析出一樣。這就是高尿酸血癥(血尿酸>420μmol/L)。
析出的尿酸鹽結晶可直接黏附、沉積于骨關節(jié)和周圍軟組織、腎組織和血管等部位,引起關節(jié)軟骨、骨質、腎臟以及血管壁等急性或慢性炎癥和損傷,致使關節(jié)紅腫疼痛,最終發(fā)展成痛風。痛風發(fā)作時不僅疼痛難忍,嚴重者還可能破壞關節(jié)、損害腎等多器官,而且高尿酸還與慢性疾病的發(fā)展密切相關,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血管疾病等。
雖然食物來源的嘌呤只占20%,但是飲食治療在降低血尿酸上的作用不可忽視。痛風病人需要控制食物來源的嘌呤,少吃高嘌呤食物,以減少血尿酸負荷,降低痛風發(fā)生的風險。這里的高嘌呤的食物一般是指動物性食物,比如動物內臟、紅肉、海鮮等。
有人說大豆嘌呤含量也很高,因此痛風病人連大豆及豆制品也都統(tǒng)統(tǒng)不能吃。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豆制品嘌呤含量不高,
而且飲食貢獻率低
含多少嘌呤才算高嘌呤食物呢?其實這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參考今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發(fā)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癥與痛風食養(yǎng)指南(2024年版)》:嘌呤含量75mg/100g以上就屬于較高嘌呤食物了。
依據(jù)《中國營養(yǎng)科學全書》第2版 | [3]
從上述分類可以看出一個大概規(guī)律:動物性食物一般含較高嘌呤,而植物性食物一般含較低嘌呤。
比較特殊的是豆類,干大豆中的嘌呤含量可能會達到200mg/100g以上,不過它在加工成豆腐、豆?jié){等豆制品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嘌呤會溶到水中被丟棄。比如豆腐塊、水豆腐(北豆腐)、豆?jié){等都屬于嘌呤含量較低的食物。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是可以適量食用的。
豆制品嘌呤含量(注意單位是mg/kg)|[4]
我國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日攝入一定量豆制品,大概相當于每天60g北豆腐,這其中大概僅有40mg嘌呤。相比之下,一塊100g的豬排,其中的嘌呤含量就輕松超過100mg。
50g北豆腐參考量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本來就很難能夠達到膳食指南的推薦量,能每天吃夠60g豆腐,而肉類卻很容易吃超標,一個豬排在普通一餐中就能容易搞定,遇上吃大餐更是超級加倍。況且,**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吸收利用率本身就偏低。**即使吃同樣嘌呤含量的肉和豆制品,豆制品升高尿酸的量也要更低一些。
對中國居民2002年每日膳食嘌呤的平均攝入量評估調查中發(fā)現(xiàn),來源于干豆類及制品的嘌呤僅占5.4%(干豆類3%。豆制品2.4%),比蔬菜和谷物類都少,而動物來源已超過了60%[5]。近年來,我國居民飲食結構的西方化,使得動物性食物攝入量不降反增,對嘌呤量的貢獻率還在逐年增加。這無疑是一個提醒:動物性食物作為嘌呤大戶和主要貢獻者,才是當務之急應該控制的。相比之下,豆制品的貢獻率似乎就有點“微不足道”了。
中國居民不同食物的嘌呤貢獻率 | [5]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未見豆制品與痛風相關
目前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豆類食品會增加痛風發(fā)病的風險。
相反,一些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大豆制品有助于增強尿酸排泄,對痛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以這兩篇文獻為例:發(fā)表于《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和《Arthritis Rheumatol》的兩個研究,分別對近4000名上海男性和6萬多名新加坡華人進行健康研究,得出相同的結果:更高的動物蛋白攝入量與痛風風險相關,而大豆制品與痛風風險降低有關[6-7]。
國內外痛風指南建議:
鼓勵吃豆類食物
綜合國內外發(fā)布的痛風指南,并沒有哪一個提出要痛風患者限制食用豆制品,更多的還是鼓勵推薦豆制品的攝入。
資料來源[3,8-13]
我國醫(yī)師協(xié)會風濕免疫科醫(yī)師分會痛風學組的建議是:
每日飲食嘌呤含量控制<200mg;
避免攝入高嘌呤動物性食品(動物內臟、貝殼、沙丁魚);
減少中等嘌呤食品(紅肉);
不推薦更嚴格的低嘌呤飲食;
同時強調飲食治療不能代替降尿酸藥物治療。
對于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病人來說,可以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但長期堅持過于苛刻的低嘌呤飲食會造成患者營養(yǎng)不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長期膳食攝入不均衡還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更為科學的飲食原則是:控制飲食嘌呤總量比限制某些種類的食品更重要。**整體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讓機體能夠維持在適宜的營養(yǎng)狀態(tài)也很重要[9]。
本來動物性食物是優(yōu)質蛋白的主要來源,但是對于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病人需要控制這類食物的攝入,那么豆制品就剛好可以作為優(yōu)質蛋白的來源替代,而且與肉類相比,還減少了飽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了膳食纖維、B維生素以及鈣、鉀等礦物質的攝入,這對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是友好的。因此,不能因噎廢食,豆制品可以適量攝入。
參考資料:
[1]黃聰.豬肉中嘌呤含量的大樣本測定及其遺傳機制解析[D].江西農業(yè)大學.
[2]https://is.muni.cz/do/rect/el/estud/lf/js15/mikroskop/web/pages/krystaly_en.html
[3]《成人高尿酸血癥與痛風食養(yǎng)指南(2024年版)》
[4]榮勝忠,張艷男,王棟,等.常見干豆類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4,20(06):61-63.
[5]榮勝忠,鄒立娜,崔新宇,等.中國居民膳食嘌呤攝入量評估[J].營養(yǎng)學報,2015,37(03):226-228+234.
[6]Teng GG,et al. Food sources of protein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the Singapore Chinese health study[J]. Arthritis&Rheumatology, 2015, 67(7) :1933-1942.
[7] Villegas R,et al. Purine-rich foods, protein intake,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the Shanghai Men's Health Study.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12 May;22(5): 409-16.
[8]《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2023年版)》.
[9]《痛風相關知識問答——非藥物治療篇》.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
[11]《2016中國痛風指南》.
[12]《痛風管理指南》,英國風濕病協(xié)會.
[13]《202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痛風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