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冷 ,你一定離不開它:熱水(就算天氣不冷,我也離不開它)。中國人對喝熱水有著特殊的情結。
“感冒了?多喝熱水!”
“肚子疼?多喝熱水!”
在很多人眼里,一杯熱水好像是一劑萬能的良方,所以時不時地習慣叮囑別人多喝熱水。但你可能還不知道,“熱”也可能會致癌哦!
今天,我們跟著長沙泰和醫(yī)院腫瘤科主任嚴文輝教授一起來詳細探究一下。
1、“熱”水致癌是真的嗎?
在中國人心中,熱水是可以治愈一切的神奇存在,無論身體出現(xiàn)什么病癥,一句“多喝熱水”就能解決大半問題。熱水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tài),穩(wěn)居最便宜的保健品之首。
然而早在201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在一項致癌物評估報告中指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有致癌風險,并將其列入了2A類致癌物名單。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超過65°C的熱飲”不僅僅是熱水、熱茶,還包括一切熱的固態(tài)、液態(tài)、可以進肚子的飲食。
近日,“熱水大隊”又遭重創(chuàng)。發(fā)表于《英國癌癥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項研究,首次揭示高溫促進食管鱗狀細胞癌(食管癌的一種)的發(fā)生機制,并提出了熱激活溫度為54℃,低于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高溫飲食風險溫度。而另一項發(fā)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前瞻性研究指出,喜歡喝超過60°茶飲的人群,在患食管癌的風險會增加41%。
此外,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發(fā)表在美國《內科學年鑒》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有抽煙、喝酒習慣的人,如果經(jīng)常喝超過65℃的熱茶,患食管癌的風險會增加5倍。
研究多次告誡大眾,長期吃得太燙,致癌風險可能大增。
2、為什么喝“熱”水會致癌呢?
我們口腔及食道的黏膜很脆弱,正常耐受溫度為40-50℃,一旦超過65℃,可能造成黏膜損傷、潰爛等問題。
雖然粘膜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但長期飲用過燙的熱飲,就會導致粘膜長期反復處于“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的過程中,使得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增多,最終就有可能導致食管癌的發(fā)生。
特別是冬季氣溫低,人們更喜歡吃熱粥、熱湯面等食物,飲用熱水、熱茶等飲品,更容易引起食道癌高發(fā)。就算運氣好,沒得癌,但是長期熱飲,也會導致口腔潰瘍、食管潰瘍等問題出現(xiàn)。
3、65°C 是什么概念?
有人做過一項試驗,在室溫25°C的條件下,倒在玻璃杯中的開水需放置15分鐘,剛出鍋的粥需放置10分鐘,才能使溫度降至 65 °C。
我們平時的菜肴,尤其是湯水較多的菜肴,在烹飪完畢后,出鍋后數(shù)分鐘內也基本都是高于65°C。所以65℃左右的溫度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燙。
這種有致癌風險的溫度,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4、那適宜進食的溫度是多少?
嚇人,原來過熱的東西有害健康,那我豈不是可以“光明正大”喝冰水了?
當然不是!雖然,有研究證實,高溫環(huán)境下,相比喝溫水(37℃),喝更冷的水(4℃)可以提高運動耐力。
但是,太涼的水(0℃的冰水)可能會引起胃痙攣、冷刺激性頭痛、牙痛等問題,且長期、大量喝冰水確實會使胃黏膜持續(xù)受到冷刺激,從而影響消化!對于患有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的人來說,喝冰水可能引發(fā)胃痛、胃脹等不適癥狀,加重胃部疾病!人的口腔和食道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至40℃左右,能耐受的最高溫度在50~60℃左右。
5、那哪些飲食習慣易引發(fā)食道癌?
食道癌的平均發(fā)病率在惡性腫瘤當中排名第八,我國一直是惡性食道癌的高發(fā)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惡性食道癌患者死亡率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死亡率已經(jīng)占到了惡性腫瘤的第四位。
嚴文輝主任介紹說:“我國約 70% 食道癌患者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除了癌變以外,食管潰瘍還有穿孔、出血的風險。食道癌如果早期發(fā)現(xiàn),腫瘤僅存在于粘膜的表層,治療只需要在胃鏡下把這一段粘膜切除掉,治愈非常的高。但是如果腫瘤已經(jīng)突破了粘膜,繼續(xù)向粘膜下生長,就需要做食管的切除手術,所以還是要盡量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p>
食道癌致病原因有很多,除了長期愛喝熱水、吃燙食外,吃飯速度過快、吃得過飽、經(jīng)常不吃早飯、愛吃宵夜、喝濃茶、過分喜食辛辣食品等不良的飲食習慣也可能誘發(fā)食道癌。
6、食道癌養(yǎng)護小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選擇好的飲食方式:不喝過燙的熱飲,不吃過燙的食物;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不吃堅硬的食物,減少食物對食道的損傷;不吃剩飯、過期的及霉變的食品;不偏食,均衡營養(yǎng);不大量飲酒,酒精長期的刺激,不僅對食管和整個消化道都有害,對肝臟、胃腸也有一定的損傷;要規(guī)律作息,不熬夜。
總之,健康飲食,溫熱即可,適當多喝約40°C溫開水。熱飲、熱食,不要超過65°C??!
來源:長沙泰和醫(yī)院
關注@湖南醫(y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