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人類社會,還是在森林世界,又或者是鳥類王國,杜鵑都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在人類社會知名,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伴著它們的鳴叫醒來,布谷、布谷,是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布谷鳥其實就是杜鵑,而且無論是“布谷鳥”還是“杜鵑”都不是一種鳥的名字,而是一類鳥的名字,凡是杜鵑科下的鳥類皆可稱之為杜鵑,也可稱之為布谷鳥,因為它們都會發(fā)出“布谷、布谷”的鳴叫。
在森林世界知名,是因為杜鵑這類鳥很饞,因為饞,所以偏愛吃肉,而森林就是一家免費的自助餐廳,因為杜鵑的暴飲暴食,樹木免除了蟲害的困擾,所以在森林世界,杜鵑可是非常受歡迎的。然而,杜鵑不僅饞,而且還懶,而它的懶使得它在鳥類王國中也十分出名,不過并不是什么好名聲。
杜鵑是一種有著典型“巢寄生”行為的鳥類,它們自己不筑巢,所以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去哺育后代,所以雌杜鵑會直接將卵產(chǎn)在其它鳥類的巢穴之中,然后由其它鳥類幫助孵化,孵化之后再由其它鳥類負責(zé)撫養(yǎng)。
其實,在鳥類王國之中,有著“巢寄生”行為的鳥類并不只有杜鵑,比如褐頭牛鸝、黑頭鴨等,都是擁有“巢寄生”行為的鳥類,而之所以杜鵑最為出名,是因為杜鵑最為離譜。杜鵑不僅會把卵產(chǎn)在和自己體型相近的鳥類巢穴中,有時還會把卵產(chǎn)在一些體型非常小的鳥類巢穴之中,當這些小型鳥類在哺乳杜鵑幼崽的時候,畫風(fēng)就會非常清奇,就好比是一個正常人在喂養(yǎng)一個奧特曼。先不說這種行為有多么的離譜,首先這種行為就會造就一種困境,那就是吃不飽。是啊,體型嬌小的養(yǎng)父母怎么能夠喂飽一個體型碩大的杜鵑呢?
杜鵑并不是不知道這種困境的存在,但它并不擔(dān)心,因為它的幼崽自有辦法。
鳥巢之中的杜鵑卵通常會率先孵化,接下來奇妙的事情就發(fā)生了,剛剛孵化的杜鵑幼崽,站都站不穩(wěn),但卻可以將雙腳撐在巢的兩側(cè),然后用自己的背部把養(yǎng)父母的“親生卵”全部退出巢穴摔碎,這回食物問題就解決了,養(yǎng)父母的體型雖然嬌小,但集中全力喂養(yǎng)一個孩子還是做得到的。
這些養(yǎng)父母難道看不出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的嗎,為什么不將它趕出去呢?在人類的眼中,未孵化的蛋和已孵化的雞,完全是兩類事物,當我們吃掉了一個蛋,不會感覺自己消滅了一個生命,但如果我們吃掉一只雞,則會切身感受到一個生命被自己消滅了,而鳥類和我們的感覺其實是一樣的。
只要杜鵑成功孵化而出,即使養(yǎng)父母懷疑這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放棄喂養(yǎng),更不會將它趕出去,因為它們擔(dān)心萬一弄錯了,可就錯手殺了自己的幼崽,因此鳥類識別杜鵑幼崽主要是在卵的階段,如果它們能夠識別出那不是自己的卵,就會毫不猶豫將其推出巢穴,但如果卵已經(jīng)孵化了,就絕不會這樣做。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杜鵑知道這一點,所以它們對寄主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唯一標準就是卵的相似度,雖然杜鵑和一些小體型鳥類相差巨大,但它們的卵卻可能從大小到顏色都比較相似,而且一只雌杜鵑一生之中只會選擇一種鳥類的巢穴進行寄生,不會這一次將卵產(chǎn)在了蘆葦鶯的巢穴中,下一次又到烏鴉的巢穴中去產(chǎn)卵。既然提到了烏鴉,那就不得不說一說杜鵑和烏鴉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寄生關(guān)系。
杜鵑的幼崽剛一孵化就擁有排除異己的意識,這已經(jīng)足夠令人驚訝了,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它還能分辨自己到底是在誰的巢穴中,因為并不是所有的鳥巢都需要排除異己。
如果一只杜鵑幼崽孵化在了烏鴉的巢中,那么它在孵化后則不會將烏鴉卵推出巢穴,原因之一是烏鴉的體型足夠大,多喂一個不多,少喂一個不少。原因之二則是杜鵑與烏鴉有著互惠互利的關(guān)系,眾所周知,烏鴉的幼崽是一些肉食性鳥類和貓科動物的捕食對象,而杜鵑幼崽可以分泌一種帶有惡臭的液體,從而使得這些捕食者不愿靠近,以達到保護自己和烏鴉幼崽的目的,根據(jù)觀察記錄,有杜鵑幼崽寄生的烏鴉巢穴比沒有杜鵑寄生的烏鴉巢穴,幼崽的成活率要高上一倍還要多。
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公眾號:sunmon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