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特展細品丨大海就在那,東方“泰坦尼克”上的瓷器就在這!

中國航海博物館
中國航海博物館官方賬號,一起去航海!
收藏

海上絲綢之路帆影幢幢

因其快捷性與安全性

逐漸趕超陸上絲綢之路

一時千帆競渡、商旅不絕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展覽的“海貿(mào)物語”板塊

重走暢達繁盛的海上絲綢之路

今日主角 —— “泰興”號瓷器

賞·海撈瓷風采

■ “泰興”號瓷器

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泰興”號是一艘清代巨型帆船,于1822年2月前往印尼巴達維亞的途中,在加斯帕島附近的貝爾威德淺礁不幸觸礁沉沒。據(jù)悉,當時船上載有近2000名乘客、船員,以及數(shù)量龐大的中國陶瓷等船貨。

“泰興”號復原示意圖

1995年5月,“泰興”號沉船被著名的沉船打撈者邁克·哈徹及其團隊發(fā)現(xiàn),打撈出水了35萬余件中國陶瓷器,部分陶瓷器在德國斯圖加特進行拍賣,轟動一時。

這批出水陶瓷器大都是18、19世紀德化窯生產(chǎn)的用于出口亞洲市場的青花瓷,主要以青花盤、碗、杯、碟、蓋盒等日用瓷為主。此外,還有一些白釉、醬釉、紫砂器等。其中典型的德化青花瓷有靈芝紋青花盤碗碟、梅雀圖青花蓋碗、青花小湯匙、菊花紋青花盤、壽字紋印青花碗、圈點紋青花小碗及蘭、竹、菊青花盤等。特別是“菊、蘭、竹青花盤”具有典型的蚯蚓走泥紋,體現(xiàn)了德化民窯的風格特點。

『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展出的幾件“泰興”號沉船出水瓷器,有靈芝花卉紋碗、盤,花籃紋盤、碟,花卉紋蓋盒等。

蓮托團壽紋碗 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靈芝花卉紋碗 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花籃紋碟 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變體壽字紋盤 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靈芝花卉紋碗、盤,內(nèi)底中心飾一圈螺紋圈,內(nèi)外壁滿繪青花靈芝紋和折枝花卉紋;花籃紋盤、碟,折腰,口沿內(nèi)飾一圈青花寬邊帶,內(nèi)底中心空白處繪青花花籃紋,外壁繪幾組簡筆花卉;蓋盒蓋面上則描繪著一株花草紋,有德化青花特有的“蚯蚓走泥紋”特征。從這幾件盤、碗、碟、蓋盒中,我們可以一窺德化窯青花的基本面貌。

花卉紋蓋盒 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靈芝紋盤 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析·德化窯瓷韻

德化窯燒瓷歷史源遠流長,宋元時期產(chǎn)品開始大量外銷,明代尤以“德化白”聞名于世。青花瓷是明代晚期才開始燒造,到了清代已經(jīng)成熟并趨于精美,幾乎所有的清代德化窯窯址都生產(chǎn)青花瓷,生產(chǎn)地區(qū)遍及德化全縣,其中尤以上涌、葛坑、湯頭、潯中、龍潯、三班等鄉(xiāng)鎮(zhèn)最為密集。據(jù)記載,清朝盛時德化瓷工多至25000人。

德化窯青花瓷裝飾技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采用直接在瓷坯上繪畫,俗稱“繪青花”;一種是采用刻有圖案的印章在瓷坯上印制,俗稱“印青花”;一種是繪畫與模印相結合。其中,第一種用法較普遍,第二、三種用法較少見?!疤┡d”號出水的青花瓷多屬于“繪青花”,但是有部分“印青花”紋飾,例如蓮托八寶紋碗、變體梵文盤等。

德化民窯青花樸實無華、帶有鮮明的民間色彩,所繪的紋飾主要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植物、動物、人物、文字以及一些輔助紋飾等,畫面頗具層次感、往往用弦紋分隔突出紋飾。內(nèi)容豐富多彩,符合人們追求吉祥寓意的審美風尚。

明末清初,泉州港、漳州月港日漸衰落,廈門港興起,德化瓷器轉從廈門外銷。特別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正式在廈門設海關,由戶部派員“榷征閩海關稅務”之后,德化瓷器更大量由廈門出口。此后,德化青花瓷還通過大樟溪及支流直達安平港、福州港,然后出海銷往國外。

花籃紋碗 中國航海博物館館藏

靈芝花卉紋碗 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泰興”號沉船古瓷的發(fā)現(xiàn),進一步印證了清代德化青花瓷的生產(chǎn)和外銷達到了全盛時期,德化青花瓷以它特有的藝術魅力對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中外友好關系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探·陶瓷潮流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瓷器的國家,制瓷工藝隨著瓷器的外銷逐漸向全世界傳播,并引起當?shù)厣鐣淖兏?。美國學者羅伯特對此有深刻認識:“一千多年間,瓷器是全世界最受喜愛、歆羨,也是最被廣泛模仿的產(chǎn)品。從公元7世紀瓷器發(fā)明問世以來,它始終居于文化交流的核心。在歐亞大陸,瓷器是一大物質媒介,跨越遙遠的距離,促成藝術象征、主題、圖案的同化和傳布。瓷器所到之處,便影響當?shù)匾褤碛械奶沾蓚鹘y(tǒng),造成重大沖擊。從日本、爪哇到埃及、英格蘭,無一例外,有時甚至取而代之,完全改換當?shù)卦械闹铺諅鹘y(tǒng),更因此深入當?shù)卦械奈幕??!?/p>

油畫 《諸神之宴》 美國國家美術館藏

歐洲社會為神秘的中國文化所吸引,癡迷于中國瓷器,為能擁有一件中國瓷器而感到驕傲和榮幸。中國瓷器進入到歐洲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只有王公顯貴才能消費,瓷器成了各國王室相互效仿、彼此攀比的“硬通貨”。這股風氣逐漸向下蔓延至貴族、鄉(xiāng)紳及普通市民。中國的瓷器被視為珍品,陳設于金質或銀質的架子上,被稱為“白色的金子”。

16世紀歐洲貴族宴會示意

中國陶瓷,是海上絲綢之路最直接的見證之一,承載著中外經(jīng)濟、文化和藝術交流,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篇章。

參考文獻 |

1、鄭炯鑫:《從“泰興號”沉船看清代德化窯青花瓷器的生產(chǎn)與外銷》,《文博》2001年第6期

2、吳藝娟:《簡論德化青花瓷的裝飾手法及外銷問題—以館藏“泰興號沉船”青花瓷器為例》,《四川文物》2013年第2期

3、何振良:《德化青花瓷器上的詩情畫意》,《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三輯)》,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