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近期的5種進化
1. 乳糖消化
飲用乳汁是哺乳動物的一個基本特征,但是,地球上只有人類成年后還能繼續(xù)消化乳糖(雖然這部分人只占全球人口的1/3)。
奶牛
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在斷奶后就可以尋找其他營養(yǎng)來源,對乳汁的依賴性降低,也停止產(chǎn)生乳糖酶。例如小豬在出生5-18天內(nèi),乳糖吸收能力下降67%。
由于乳糖酶的缺失,就出現(xiàn)了乳糖不耐癥狀。
世界上2/3的人在成年后停止產(chǎn)生乳糖酶,如果進食過多的奶制品,容易產(chǎn)生乳糖不耐癥,引起胃痛,腹瀉,嘔吐等。這是由于乳糖進入結(jié)腸后被細菌代謝,發(fā)酵產(chǎn)生大量有害氣體,導致胃部不適。
可是牛奶有很多好處,不僅營養(yǎng)豐富,還很好喝。并且,牛奶作為一種食物來源,生產(chǎn)周期短,成本低,一只奶牛喂養(yǎng)得當可以反復產(chǎn)奶,簡直完美!
怎么辦,好想喝,但也不想肚子疼。
可以的,有一部分人先達到了牛奶自由!
大約7500年前在匈牙利平原上的人類出現(xiàn)的一種基因突變,使得成年后身體能繼續(xù)產(chǎn)生乳糖酶,隨之,這類基因席卷歐洲,約90%的北歐人能夠產(chǎn)生乳糖酶。高熱量的奶制品也幫助他們在嚴寒的氣候里生存下來。
2.高原適應(yīng)目前全世界僅有1.4億人(約占世界人口2%)永久居住在高海拔地區(qū),包括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亞洲的青藏高原和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等。
人類20萬年前走出非洲,向世界擴散,高原地帶是最后集聚生活的地區(qū)之一。普通人踏上高海拔地區(qū),很容易出現(xiàn)高原反應(yīng)(嚴重的缺氧綜合癥),疲勞,頭暈,呼吸困難,嚴重的還伴有肺水腫和腦腫脹,出現(xiàn)生命危險。
然而生活在高海拔地區(qū)的永久居民是怎么適應(yīng)的呢?
生活在安第斯山脈的婦女
安第斯山脈縱貫?zāi)厦来箨?,全長8900千米,山脈有許多6000米以上的高峰,號稱“南美洲脊梁”。安第斯高地居民血液中擁有更高濃度的血紅蛋白,因此能夠攜帶更多的氧氣。他們在發(fā)育的過程中,肺泡面積也相對增加。
藏族婦女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氣稀薄,氣溫較低。生活在高原上的藏人也有自己的適應(yīng)性進化特征,他們的的呼吸速率更快,肺活量更大,每次吸入的氧氣更多。同時,與普通人相比,他們血液內(nèi)有更高濃度的一氧化氮,有助于他們的血管擴張,增強血液循環(huán)。
而且,在不到3000年的時間里,藏人就進化出這種適應(yīng)性特征,可以說進化速度驚人。
3.智齒缺失智齒是口腔牙槽骨上的第三顆磨牙,一般有上下左右對稱的4顆。
有些人覺得自己沒有智齒呀?實際上它是被牙齦包裹著,像下圖這樣。
被牙齦包裹的智齒
在人類的進化的道路,我們的大腦擠滿了頭骨,下顎縮小,沒有留給第三磨牙(智齒)的空間了。
并且在幾千年前人類開始烹飪食物并發(fā)展農(nóng)業(yè)之后,飲食變得更加柔軟,不需要再咀嚼堅硬的食物。
智齒的存在顯得有點多余。
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智齒還是個很麻煩的東西:
一是智齒萌發(fā)的時候容易引起發(fā)熱,腦殼子疼;
二是智齒長得歪歪斜斜,頂歪隔壁的牙齒,或是嵌塞食物殘渣;
三是如果只有單個萌出的智齒,對頜沒有相對應(yīng)的牙,容易反復咬傷對頜,形成創(chuàng)傷性潰瘍。
如果不長智齒該多好!
一項研究中智齒缺失的人口比例
大約幾千年前,一種涉及PAX9基因的突變出現(xiàn),導致患者第三磨牙(智齒)發(fā)育不全,智齒缺失。根據(jù)一項研究表明,韓國人的患病率達到了41%,也就是說10個韓國人里面,有4個是沒有智齒的!
4.酒精反應(yīng)部分人在飲酒后容易臉紅,心率加快,俗稱“上臉”。有人認為這是酒量好的表現(xiàn),其實這是種危險的信號!
酒精反應(yīng),俗稱“上臉”
在酒精代謝過程中有兩種重要的酶和一個中間產(chǎn)物——乙醛。
簡單介紹下酒精代謝的過程:飲酒后,酒精(乙醇)在肝臟里被乙醇脫氫酶轉(zhuǎn)化為乙醛,接著乙醛被乙醛脫氫酶轉(zhuǎn)化為乙酸,最后被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所以飲酒也會變胖!)。
大約80%的亞洲人都攜帶乙醇脫氫酶基因ADH1B,同時,大部分中國人和朝鮮人都攜帶一種變異基因ADH1C,在這兩種基因的作用下,酒精會迅速地被轉(zhuǎn)化為乙醛(速度提高40-100倍)。因此這部分人酒精代謝特別快,感受不到酒精帶來的興奮感。
如果僅僅是飲酒乏味也罷,但是大約50%的亞洲人還攜帶一種線粒體變異基因ALDH2,這種基因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導致乙醛堆積無法被分解。而乙醛是引起臉紅和紅斑的罪魁禍首,也是一種致癌物質(zhì)!研究表明,飲酒臉紅的人,每天喝兩瓶酒,食道癌發(fā)生率是正常人的6-10倍*。
綜上,一大部分亞洲人,能夠很快代謝酒精(體驗不到飲酒的快感),還容易造成乙醛堆積(引起臉紅并可能致癌)。因此,“上臉”的人要盡量減少喝酒。
Yoshimura K等人的研究表明這種變異可能起源于中國中部的漢人,并隨著漢人的南遷擴散到東南亞。
*根據(jù)文獻[5]的研究,無論是否有酒精反應(yīng),喝酒均會增加食道癌的發(fā)生率,但有酒精反應(yīng)的人,患病的概率更高,每周喝9-17.9杯的酒(每杯包含22g的酒精),患病率比正常人上升6-10倍左右。
5.大腦萎縮人類在數(shù)百萬年的進化歷程中,不斷突破極限,成為萬靈之長。其中最重要的特質(zhì)之一是大腦的進化,腦容量從能人(Homo habilis)的600 cm3 左右增長至尼安德特人的1600 cm3左右。
大部分人也理所當然地認為,隨著人類的進化,大腦應(yīng)該越來越大,然而研究表明,在過去的2萬年間,人類的大腦容量一直在變小,下降了約10%。男性的腦容量從1550 cm3減少到1440 cm3,而女性的顱骨容量從1500 cm3減少到1240 cm3。
一種理論認為,隨著社群壯大,勞動分工越來越細化,人類不需要那么聰明地活著。
另外,大腦減少并不意味著智商下降,人類或許只是開發(fā)出不同的智力形式。
參考
[1]Benjamin Phelan (23 October 2012). "Evolution of lactose tolerance: Why do humans keep drinking milk?"
[2]Sanders R (1 July 2010). "Tibetans adapted to high altitude in less than 3,000 years". News Centre, UC Berkeley. UC Regents. Retrieved 2013-07-08.
[3]Khan S M , Khursheed A M , Abdul R S . Prevalence of Third Molar Agenesis: Associated Dental Anomalies in Non-Syndromic 5923 Patients:[J]. Plos One, 2016, 11(8):e0162070.
[4]Eng M Y , Luczak S E , Wall T L . ALDH2, ADH1B, and ADH1C genotypes in Asians: a literature review[J]. Alcohol research & health: 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 2007, 30(1):22-27.
[5]Brooks P J , Enoch M A , Goldman D , et al. The Alcohol Flushing Response: An Un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Cancer from Alcohol Consumption[J]. PLoS Medicine, 2009, 6(3):e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