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冬病夏治重在治濕,這些“招濕”的食物還是少吃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
中心宗旨為“提高醫(yī)務人員科普能力,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素養(yǎng)”。
收藏

大家耳熟能詳?shù)亩∠闹?,到底治的是什么呢?中醫(yī)認為,冬病夏治主要治的是冬季的常見病,如冬季高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頸肩腰腿痛、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都與濕氣有關。

在風、寒、暑、濕、燥、火這致病的“六淫邪氣”中,濕氣是最難調(diào)理的。中醫(yī)認為,濕是陰邪,容易傷害陽氣,尤其容易損傷脾陽,導致全身多種類型的疾病。

夏季為啥濕氣重?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溫度高、濕度大,人們常常感覺疲憊、身體沉重,即使睡眠充足也會感覺困倦。

再加上夏季吃冷飲、吹空調(diào)比較多,都會引發(fā)濕氣過重。除了天氣原因外,導致濕氣重的還有另外幾點原因:

1、情志致濕: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各種情緒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如經(jīng)常生氣會引發(fā)肝膽濕熱、經(jīng)常憂慮的人容易出現(xiàn)肺和大腸的濕熱。

2、飲食致濕:經(jīng)常吃辛辣、寒涼的食物易傷脾胃,尤其是在夏季,辛辣、寒涼的飲食容易導致代謝紊亂,濕氣更難以排出。

3、藥物致濕: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容易引起肝膽濕熱、脾胃濕熱。

4、環(huán)境致濕:梅雨時節(jié)、三伏天氣,室內(nèi)加濕器使用過度,都會引發(fā)體內(nèi)濕氣。


5、不良習慣致濕:現(xiàn)在學習、工作、娛樂都讓人睡得很晚。中醫(yī)講,人臥則血歸于肝,如果到了休息時間還不睡覺,肝臟會繼續(xù)工作代謝,得不到休息。

此外,熬夜要用眼,更加劇了肝臟的負擔,引起肝膽代謝紊亂,誘發(fā)肝膽濕毒。經(jīng)常熬夜的人會感覺頭昏腦漲、眼干澀、脹痛,脅肋疼痛等,這些都是肝膽濕熱的表現(xiàn)。濕邪早期自我檢測

①濕邪入侵者常有頭暈的癥狀,表現(xiàn)為頭重如裹;

②大便粘膩不爽;

③舌苔厚膩;

④脾濕重表現(xiàn)為食欲下降、腹部脹滿;

⑤濕熱膠結(jié)可導致皮膚瘙癢;

⑥濕性重濁、粘膩,會出現(xiàn)渾身困重、困倦乏力、嗜睡;

⑦痰濕重可表現(xiàn)為胸悶、胸痛。

以上癥狀若有一兩條比較明顯,可能說明已經(jīng)有濕邪入體了。

這些食物越吃濕氣越重

上面給大家介紹了5個致濕的原因,對于普通人來說,最主要的原因莫過于食物致濕了。老話說,病從口入,這幾種食物越吃濕氣越重,夏天可一定要注意了。

1、生冷的食物

天氣熱了,喝冰水、吃冰激凌、吃沙拉的人也多了起來,而濕氣重的人如果還吃這些食物,只會讓不舒服的癥狀變得更嚴重。

因為脾胃消耗這些食物需要更多的動力,也就相當于損耗了更多的陽氣,陽氣不足,水濕運化會隨之受阻。

2、過于油膩的食物

燒烤、油炸食品等因為好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因比較油膩、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促進濕熱之邪的生成。

3、甜食

像棗泥、蛋糕等甜食,都是性質(zhì)粘而且比較膩的,而濕氣也性黏,所以吃多了反而會“駐濕”。

4、辛辣的食物

辣椒、大蒜、蔥、姜、咖喱等都屬于辛辣的食物。而很多人覺得吃這些東西能發(fā)汗,就能祛濕?

但專家表示,首先濕氣大多與脾的運化有關,和出汗關系不大;另外,辛辣食物雖然有溫散的作用,卻并不適合所有人。

像體質(zhì)寒濕、陽虛的人適當?shù)爻孕晾笔澄?,確實能有效緩解不適;但若體質(zhì)濕熱、陰虛的人,吃了辛辣的食物反而會上火,使不適癥狀更加嚴重。

再者有些患有腸胃疾病、喉嚨痛、口腔潰瘍、易便秘的人群也不適合吃辛辣食物。

5、涼茶

四川、重慶等地愛吃辣祛濕,而廣東地區(qū)則有喝涼茶祛濕的習慣。

但專家表示,市面上大多數(shù)涼茶都是清熱利濕的,對于陽虛、氣虛的人群而言,不能喝苦寒的涼茶,這樣反而更加損傷脾胃,濕氣還會更加旺盛。

特別是喝涼茶后如果出現(xiàn)沒胃口、拉肚子等不適時,往往意味著脾胃受損,應馬上停止飲用。

祛濕氣要這么吃

1、茯苓粥

主料: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

配料:鹽、生姜粒各適量。

做法:粳米洗凈后,與茯苓粉同時入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燉至軟爛,加鹽與生姜粒,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服法:每日兩次、早晚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

2、冬瓜粥

主料:冬瓜100克,粳米100克。

配料:鹽、蔥各適量。

做法:冬瓜帶皮切成小塊,與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加水并文火煮至瓜爛米熟成粥狀即可食用。

服法:每日上下午隨意食用。

功效:利水滲濕。

3、雙花飲

主料:金銀花5克,菊花3克,綠茶3克。

配料:紅糖10克。

做法:將材料置于杯中,沖入200毫升沸水,蓋上杯蓋,泡發(fā)10分鐘。

服法:每日1劑,分3次飲用。

功效:解毒利濕。

評論
中國科普N
太師級
已讀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