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端午那些事

北京氣象科普
發(fā)布北京市天氣預警和預報,幫助百姓了解北京市最新天氣信息
收藏

五月初五是我國端午節(jié),也稱重五節(jié)、端陽節(jié)、天中節(jié)、午日節(jié)、草蒲節(jié)、解粽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俗稱五月節(jié),冀豫等地還稱為“五月單五”。按照古代干支紀年,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所以稱之重五或重午。端為首次、第一,所以稱端午。五為陽數(shù),所以也稱端陽。此日接近一年的一半,所以又稱天中節(jié)。古時,是日少女須配戴靈符,頭答榴花,極盡美艷之姿,所以也稱女兒節(jié)。唐初該節(jié)名稱多混用。由于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為了避諱,就正式將此節(jié)定名為端午。

端午節(jié)的來歷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歷來眾說紛紜,至今仍爭論不休,概括起來,端午節(jié)的來歷大概有六種說法:一說端午節(jié)是龍的節(jié)日;二說端午節(jié)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逝世;三說是紀念春秋時代晉國忠臣介之推,流行于山西一帶;四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大將軍伍子胥,屬吳楚兩地風俗;五說是紀念會稽孝女曹娥,屬浙江會稽風俗;六說端午節(jié)的起源來自五月五日的惡月、惡日俗忌。以上各家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或局限性。在交通不發(fā)達的中國古代,人們生活相對囿于一個狹窄的空間,“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風俗也會因時因地而異。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六種說法,只有一、二說產(chǎn)生了全國影響,并最為人們普遍接受。

端午節(jié)的習俗

端午節(jié)的習俗-紀念屈原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和南朝宗,}《荊楚歲時記》。《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任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后遭讒免職,被逐出都城,流放到沉、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他因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初五日,在寫下絕筆之作《懷沙》后,抱巨石投淚羅江而亡。
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統(tǒng)統(tǒng)回家拿來米團投入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一位老醫(y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醉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從此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p>

端午節(jié)的習俗-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最具代表性、廣泛性的民間活動,也是最富刺激性、最為壯觀的活動。這天上午,個個頭面一新,衣著人時,小孩的胸前,有的掛著香囊,有的懸著“艾虎”或小猴兒。人們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或結伴而行,或驅車前往,萬人空巷,車水馬龍,蜂擁到龍舟競渡的河岸。參加競渡的龍舟,也都裝飾一新,船頭扎一個大龍頭,船前豎彩旗,旗后一人擂船鼓助陣,船尾一人撐大槳擔任競渡指揮,兩邊各10人劃槳,也有各12人、13人甚至20人的,要看船的和長短大小而定。一旦競渡令下達,鼓聲雷動,龍舟競發(fā),劃船手使勁劃船,誓與對手一爭高下,奮力爭先,奪取標牌。此時,兩岸人山人海,笑語歡聲,吶喊聲、喝彩聲、歌聲、槳聲、水波聲連成一片,合奏出一曲壯闊的交響樂。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對此有生動的描述: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掛影虹霓暈。

端午節(jié)的習俗-吃粽子 端午節(jié)的代表性食品是粽子。舊時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描寫端午節(jié)的民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古往今來。我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大同小異,端午節(jié)吃粽子也都是一樣的。如今的粽子花樣繁多,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吃粽子的風俗,在中國千百年來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jié)的習俗-懸艾和菖蒲 在端午節(jié)當日,人們通常會把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葛蒲為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而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民間也有傳說艾草可以避邪。像宗*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日“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攘毒氣?!鄙踔猎谇贰⑧u縣一帶有諺語說:“門口不插艾,死了變個大鱉蓋?!?/p>

端午節(jié)的習俗-飲雄黃酒 雄黃也稱雞冠石,礦物名、橘黃色,中醫(yī)作為解毒殺蟲藥,外用治疥癬、蛇蟲咬傷癥。以雄黃粉末及菖蒲根泡酒,稱為雄黃酒。古代端午節(jié)那天,家家必飲雄黃酒,有所謂“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口頭禪。飲用后余下的雄黃酒也充分利用,一是涂抹到小孩的額頭、手心、胸口,說這樣不會有蚊子咬,不長瘡,而在額頭上往往蘸寫一個“王”字,以避邪祛惡。二是將酒灑在房里的墻壁角落、陽溝地壩,以殺滅蚊蠅蛇蟲。

端午節(jié)的習俗-縫香包 在陜西南部等地有縫香包的習俗。在端午節(jié)前夕少女們用色布彩線,精心縫制成各種香包,形狀有粽子、老虎、金鹿、蝴蝶、燕子、孔雀、金瓜、壽桃、梅花等,下墜色彩艷麗的絲線纓穗,內裝用中藥配制成的香料。到端午節(jié)這天,會把自己縫制的香包佩戴在胸前。如被男青年將香包搶去,被搶香包的少女則因自己的手藝受到異性的肯定而高興;反之,如所佩香包始終無人來搶,是丟面子的事。

端午節(jié)的詩句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末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lián)浔窍悖y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掛彩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事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須臾細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此詩描寫唐代的龍舟競渡,按“熱鬧場面——競渡情景——發(fā)生斗毆——作者觀感”的思路,把競渡場面描繪得有聲有色。這場競渡由官方主持,賞贏罰輸,故競渡中還引發(fā)了斗毆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競脫文身請書上”一句,意即剛賽好一場,輸方不服,雙方又脫去上衣,露出刺花的身體,請求再決雌雄。說明及至唐代,也有“文身”之俗。

小編:fr

評論
冷冰冰小女孩
貢士級
已閱讀
202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