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肌肉酸痛來自“乳酸堆積”?乳酸背了一百年的黑鍋

果殼
科學和技術(shù),是我們和這個世界對話所用的語言。
收藏

連續(xù)爬幾層樓,大腿傳來燒灼一般的酸痛感覺,這是乳酸在堆積吧?運動后的第二天,肌肉稍一用力就痛到不行,乳酸怎么還沒走?

“乳酸堆積導致肌肉酸痛”是很多人口中的常識,健身教練這樣講,網(wǎng)上、書上也隨處可見類似的解釋??蓪嶋H上,乳酸是替其他同伙背了酸痛的鍋。

太長不看版

糖分解產(chǎn)生“乳酸鹽”,不是“乳酸”

運動中,乳酸鹽堆積伴隨肌肉酸痛,但不能單獨導致酸痛

運動后,乳酸鹽濃度1小時內(nèi)恢復,與第二天的酸痛無關(guān)

乳酸鹽可以提供能量、傳遞信號

乳酸曾被認為是酸痛主因

乳酸最初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跟肌肉還沒扯上關(guān)系。在1780年,瑞典一位藥物化學家在酸牛奶中發(fā)現(xiàn)了它,所以才起名為乳酸[1]。

之后的一百多年間,科學家們通過一項項研究,逐漸把乳酸與肌肉酸痛及酸化聯(lián)系了起來:

單塊肌肉多次收縮后,乳酸鹽水平升高、pH值降低(酸化)、肌肉力量降低,這些變化在氧氣不足時更加明顯;

整個人運動到疲勞后,也有類似變化,并且感到肌肉酸痛;

乳酸鹽水平越高,肌肉的酸痛及無力越嚴重;

某些生病的人體內(nèi)乳酸鹽濃度也升高;

乳酸的酸性很強(pH 3.86),強酸會引起酸痛。

把這些研究結(jié)果拼湊在一起,20世紀20年代有研究者提出假設:肌肉在氧氣不足的環(huán)境中收縮時,糖被迫分解產(chǎn)生乳酸這種代謝廢物,導致酸化;乳酸只有讓人肌肉酸痛和疲勞等危害,沒有益處。

這個推測就此把鍋扣在了乳酸頭上,并在之后的一個世紀讓它惡名遠揚[2]。

相關(guān)非因果,“乳酸鹽”并非“乳酸”

然而,仔細推敲就會發(fā)現(xiàn)“乳酸導致肌肉酸痛”這個推測并不完美。

雖然在運動當中,肌肉酸痛無力確實與乳酸鹽水平升高同時出現(xiàn),并且程度相關(guān),但不能因此確定因果關(guān)系。實際上,除了乳酸鹽之外,肌肉疲勞同時還伴隨著很多生理變化,比如酸化、ATP水平降低等[2]。

另外,傳統(tǒng)觀念認為糖分解時產(chǎn)生乳酸,并立刻分解為乳酸鹽與氫離子,導致環(huán)境酸化,從而讓肌肉酸痛無力。但1983年有科學家提出了另一種觀點,并在2004年之后被更多研究者肯定:乳酸”這個詞本身就不準確,因為沒有研究證實肌肉收縮會產(chǎn)生乳酸,糖分解時產(chǎn)生的是“乳酸鹽”,這個分解的過程非但不會直接產(chǎn)生酸,可能還會消耗一個氫離子,讓細胞堿化[3]。

運動時肌肉確實會酸化,但氫離子的來源仍在爭論中,目前多數(shù)人認為乳酸并不是直接來源,氫離子可能主要來自ATP水解過程[1, 4]。

丙酮酸分解為乳酸鹽過程不產(chǎn)生氫離子 | 參考文獻[5]

乳酸鹽不能直接導致運動中酸痛

除了理論分析,實際測試的結(jié)果也不支持乳酸鹽會在運動中直接導致肌肉酸痛。

2014年的一項研究直接將乳酸鹽注射到人的手掌肌肉中,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即使溶液濃度明顯高于運動所能達到的水平(50毫摩爾/升),也不會引起明顯的疼痛。

另外兩種肌肉收縮時常見的代謝物,ATP及氫離子,在單獨注射時也幾乎不會引起疼痛。但同時注射這三種物質(zhì)會造成明顯的肌肉疼痛[6]。

這項試驗為乳酸鹽洗脫了肌肉酸痛主犯的罪名。單憑它自己,濃度再高也不足以點燃你的肌肉。

單獨乳酸鹽濃度升高,不足以引起酸痛 | 參考文獻[6]

肌肉之所以在運動時出現(xiàn)酸痛,是因為反復用力收縮產(chǎn)生了很多代謝物,其中一部分可以與受體結(jié)合激活肌肉中的疼痛傳入神經(jīng)元,然后將疼痛信號傳入大腦。一百年前,科學家推測這些代謝物中最重要的是乳酸,而近二十年在更接近人體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多項研究逐漸否定了乳酸鹽的決定性作用,發(fā)現(xiàn)疼痛是多種物質(zhì)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目前認為在所有代謝物中,對疼痛影響最大的三種是乳酸鹽、ATP及氫離子。當三者單獨存在或只有兩者相加時作用比較弱,但三者同時出現(xiàn)時會有互相增強的協(xié)同效果,明顯增強疼痛信號。這三者濃度較低的時候會引起溫暖的感覺,濃度升高后則會讓人出現(xiàn)疼痛和燒灼感[6-8]。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物質(zhì)在肌肉收縮時濃度升高且可能增強疼痛感,包括緩激肽、鉀及多種細胞因子[2, 6, 7]。

因此,運動當時的肌肉酸痛是很多物質(zhì)合力造成的結(jié)果,雖然乳酸鹽的地位重要,但這鍋不該由它獨自來背。

乳酸鹽與運動第二天的酸痛無關(guān)

至于運動后第二三天的肌肉酸痛,與乳酸鹽的關(guān)系更小,因為早在運動剛結(jié)束時乳酸鹽就已經(jīng)被代謝掉了。

休息的時候,人們血液中乳酸鹽濃度為0.5~2.2毫摩爾/升。開始運動之后,乳酸鹽水平通常會逐漸升高,運動強度越大升高速度越快。停止運動后,血液乳酸鹽濃度一般會繼續(xù)升高,在運動結(jié)束后5分鐘達到峰值(10~30毫摩爾/升),之后逐漸下降,通常在1小時內(nèi)回落到休息時的水平[5]。

既然濃度早已恢復,運動后第二天肌肉酸痛就跟乳酸鹽堆積毫無關(guān)系了。對于這種運動后6~12小時開始出現(xiàn)、48~72小時達到頂峰的酸痛,研究仍然沒有探明其中的機制,目前認為主要與骨骼肌機械性損傷及炎癥反應相關(guān),而不是乳酸鹽。

運動停止后,血乳酸鹽水平變化 | 參考文獻[9]

乳酸鹽其實很有用

乳酸鹽替很多其他物質(zhì)承擔了肌肉酸痛的罵名,它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卻少有人提及。近年研究逐漸發(fā)現(xiàn)乳酸鹽不是代謝廢物,而是重要燃料,并有傳遞信號的作用[1, 4]。

當人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很多能量時,糖在細胞漿中分解生成乳酸鹽。這些乳酸鹽可以進入線粒體氧化并提供能量,也可以被運至細胞外,由臨近的骨骼肌、心、腦、肝、腎等細胞攝取,用來氧化供能或重新合成糖[5, 10]。在某些情況下,乳酸鹽甚至是優(yōu)于葡萄糖的能量來源[4]。

還有一種極端情況可以驗證乳酸鹽的作用,那就是觀察不能生成乳酸鹽的患者運動狀態(tài)如何變化。他們因為缺乏肌肉磷酸化酶而不能將糖分解為乳酸鹽,然而免去乳酸鹽堆積沒有增強他們的運動能力,反而讓疲勞來得更早了[11]。

總之,乳酸鹽不是迫害肌肉的代謝廢物,下次感覺酸痛的時候,別再錯怪“乳酸堆積”了。

參考文獻

[1] Ferguson BS, Rogatzki MJ, Goodwin ML, Kane DA, Rightmire Z, Gladden LB. Lactate metabolism: historical context, prior misinterpretations, and current understanding. Eur J Appl Physiol. 2018;118(4):691-728.

[2] Cairns SP. Lactic acid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 : culprit or friend? Sports Med. 2006;36(4):279-91.

[3] Hochachka PW, Mommsen TP. Protons and anaerobiosis. Science. 1983;219(4591):1391-1397.

[4] Hall MM, Rajasekaran S, Thomsen TW, Peterson AR. Lactate: Friend or Foe. PM R. 2016;8(3 Suppl):S8-S15.

[5] 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 G. Gregory Haff, N. Travis Triplett, editors.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4th ed. 2016.

[6] Pollak KA, Swenson JD, Vanhaitsma TA, Hughen RW, Jo D, White AT, Light KC, Schweinhardt P, Amann M, Light AR. Exogenously applied muscle metabolites synergistically evoke sensations of muscle fatigue and pain in human subjects. Exp Physiol. 2014;99(2):368-380.

[7] Gregory NS, Whitley PE, Sluka KA. Effect of Intramuscular Protons, Lactate, and ATP on Muscle Hyperalgesia in Rats. PLoS One. 2015;10(9):e0138576.

[8] Light AR, Hughen RW, Zhang J, Rainier J, Liu Z, Lee J.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innervating skeletal muscle respond to physiological combinations of protons, ATP, and lactate mediated by ASIC, P2X, and TRPV1. J Neurophysiol. 2008;100(3):1184-1201.

[9] Fukuba Y, Walsh ML, Morton RH, Cameron BJ, Kenny CT, Banister EW. Effect of endurance training on blood lactate clearance after maximal exercise. J Sports Sci. 1999;17(3):239-248.

[10] Brooks GA. Cell-cell and intracellular lactate shuttles. J Physiol. 2009;587(Pt 23):5591-5600.

[11] Lewis SF, Haller R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cArdle's disease: clues to regulation in exercise and fatigue. J Appl Physiol (1985). 1986;61(2):391-401.

作者:代天醫(yī)

編輯:od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