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3780 字
閱 讀 需 要 10 min
在中國眾多地名中,有很多一望便知其義的。比如,山西,以位于太行山以西得名;河南,是因為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湖南、湖北是以洞庭湖為界……如果了解中國地名文化中“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命名原則,那么像洛陽位于洛水之北、江陰位于長江之南也就顯得很直白了。
但也有一些地名,光看名字,很容易被帶偏。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一類地名。
按地名中的“名”“實”相符程度,可分為下面三種情形。
“實”里無“名”
有些地名里的某些字眼所預(yù)示的涵義,在實際當中并沒有。
比如,在北京這個內(nèi)陸城市,有很多帶“?!弊值牡孛?,如中南海、什剎海等。這是怎么回事呢?
以什剎海為例,其名得于元代。當時的北京水系發(fā)達,如今的積水潭、什剎海以及德勝門外原有的一片水域太平湖,在元代是連成一片的,是古高梁河在南遷之后形成的天然湖泊。南方的漕糧、布匹、日用百貨等經(jīng)京杭大運河均可直通積水潭。在蒙古語里,湖泊、水塘都被稱作“海子”。據(jù)傳,元世祖忽必烈就是因為看中了這片水域,才確定以此為中心建設(shè)新城。
元朝佛教盛行,不久之后,這片水域周圍建起了許多寺廟、尼姑庵以及道觀,因而就有了“十剎九庵一廟”的說法,因古文中“什”通“十”,慢慢這片水域就被稱為“什剎海”了。今天位于什剎海附近的廣化寺、火神廟,均建成或重修于元代。至于中南海之名的由來,與什剎海大體相似。
往日的什剎海如今被分為三個部分。圖源/網(wǎng)絡(luò)
再以棗陽為例,作為湖北省的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名字里帶個“棗”字,但這里卻不生產(chǎn)棗。
棗陽,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老家,在設(shè)縣前為一個村子,初次取名棗陽是在隋朝,在此之前,名為廣昌縣,為避太子楊廣名諱而改名。至于為什么要取名叫棗陽,一說是因為當?shù)赜袀€棗陽村;另一說是棗陽的“棗”字由“棘”的古體“棗”字轉(zhuǎn)書而來,而古代棘陽縣與今天的棗陽縣并不遠,故此有“昔為棘陽,今為棗陽”之說;還有種說法是棗陽古時棗樹眾多,前人以棗樹多、棗子大取名棗陽。
不過,棗陽歷史上長期無棗的現(xiàn)實,讓第三種說法很缺乏說服力。至于到底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抑或還有別的原因,千百年來人們?yōu)榇藸幷摬恍荨?/p>
再說一個湖北仙桃,名中有“桃”但不產(chǎn)桃。仙桃這個地方,從古代到近代,一千多年時間里一直叫沔陽,1986年撤縣建市更名為仙桃。至于改名原因,有的說是因為“沔”字既不好認也不好寫,就采用了當?shù)氐拿耖g傳說改為“仙桃”。
紅色部分為仙桃市,幾經(jīng)調(diào)整,僅從圖右的尖角依稀能看出桃形。圖源/網(wǎng)絡(luò)
湖北文史記載的傳說有好幾種,除了像孫悟空和仙女之類太過玄乎之外,有兩種倒是聽來合理。一種是和地理形狀有關(guān),因仙桃地處漢江和錦瑞河之間,地勢呈桃形,明代時取名“仙桃”。另一種是諧音,唐代貞觀年間,回紇使臣緬伯高,奉命攜一只仙鵝赴唐朝進貢,途經(jīng)沔陽境內(nèi),不料仙鵝逃遁,倉促間,緬伯高只抓住一片鵝毛。無奈,他只好硬著頭皮將鵝毛進貢給太宗皇帝,并說道:“仙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鵝逃遁,倒地哭嚎啕。上奏唐天子,請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碧诼牶?,就收下了這片鵝毛,并回贈一些中原特產(chǎn)給緬伯高。
后來,人們把仙鵝逃走的地方取名“仙鵝逃”,又稱“仙逃”,后來“仙逃”就變成了“仙桃”。
當然,隨著農(nóng)業(yè)種植技術(shù)的發(fā)展,棗陽無棗、仙桃無桃的尷尬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為歷史,近些年,棗陽大規(guī)模引進種植“懶漢冬棗”和“中華蟠棗”兩個冬棗品種,仙桃引進并改良的“仙桃一號”都成功走向市場。再過幾年,等這些棗和桃在國內(nèi)打出知名度,棗陽和仙桃可就是名副其實了。
類似的地名還有很多,像浙江的湖州之名,本取之于太湖,但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太湖,卻沒有一點屬于湖州。另外,像鐵嶺、銀川這樣的,也很容易引起誤會,因為鐵嶺無鐵,銀川無銀。這些地名背后,同上面幾個地名一樣,都有一定文化歷史淵源,這里不作細說。
除了名里無實之外,還有一種是名大于實,也就是它的“名”根本接不住它的“實”。
名大于實
說一個比較常見的“名大于實”的代表——山東省。很多人以為,山東與山西是以太行山分界,一東一西,實則不然。
山東作為一個地理名詞、一個地理區(qū)域的名稱,最早始于戰(zhàn)國時期,當時秦人稱崤山、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為“山東”,為一個地域性的泛稱。
1168年,金朝設(shè)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里的“山”,主要仍然指的是崤山。1368年,朱元璋置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有了今天山東省的雛形,不過當時的山東,管轄著今山東半島、遼東半島一帶,比今天大多了。清初設(shè)置山東省。從地圖上也能看出來,太行山東邊還有河北省的大片區(qū)域,而山東僅僅有一小部分算是太行山的正東方。
太行山脈。圖源/網(wǎng)絡(luò)
說完大的,再說幾個小的。比如,青海省有兩個地名,與中國的兩個省同名,一個叫海南州,一個叫河南縣。海南州的全稱叫海南藏族自治州,因位于我國最大咸水湖“青海湖”之南而得名,1955年由海南藏族自治區(qū)更名為海南藏族自治州,一直沿用至今。不過,海南州僅僅是行政級別上比海南省低而已,要論土地面積,它占地4.45萬平方公里,足足比海南省多出近1萬平方公里。
海南州地圖。圖源/網(wǎng)絡(luò)
河南縣與海南州相似,因位于黃河之南而得名,全稱是河南蒙古自治縣,與千里之外的河南省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
而在河南境內(nèi),也有個名過其實的地方,叫陜縣(現(xiàn)為陜州區(qū)),如果都用簡稱的話,那就和陜西省沒啥區(qū)別了。雖然此“陜”非彼“陜”,但二者在歷史上卻也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西周時期,武王去世,即位的成王年幼,靠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召公奭輔政??紤]到西周的地盤太大,不好管理,周公、召公決定分而治之,分界點就是今天的河南三門峽市的陜州區(qū),過去叫陜縣?!蹲髠鳌る[公五年》記載: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今天的陜西省,源自宋朝設(shè)的陜西路。宋時的得名原因則源自周、召二公分治之說。
今天的三門峽市陜州區(qū)所在位置,與陜西省相鄰。來源/天地圖
還有一個叫徽縣的地方,乍一看,恐怕很多人以為是在安徽省,實則徽縣屬于甘肅省隴南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東北部,地處秦嶺山脈南麓、嘉陵江上游。它在歷史上叫過很多名字,如河池、廣化、南鳳等,直到元代,因當?shù)赜袀€驛站叫徽山驛,故改名為徽州,清代時被降級為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叫徽成縣,1961年又改回徽縣,一直用到現(xiàn)在。
眾多名不副實的地名中,最具迷惑性的,恐怕要屬我們要說的第三種了。
名實相悖
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要屬廣東的海陸豐地區(qū)。
海陸豐地區(qū),由海豐和陸豐兩個地區(qū)拼合而來,是廣東汕尾市的舊稱,位于廣東東部,匯集了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廣府文化。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這片區(qū)域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著名革命根據(jù)地,目前,在行政區(qū)劃上分為兩個地方,即海豐縣和陸豐市(縣級),二者同歸汕尾市管轄。
汕尾市地圖
這兩個地名的奇特之處在于,海豐明明名里帶著“?!?,但其“?!蔽秲簠s大大弱于陸豐。海豐境內(nèi)盡管有長沙灣、高螺灣、九龍灣3大海灣,但陸豐的海岸更曲折,港灣更多,沿海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廂5個港口,18個島嶼,230個海礁。從地圖上也能看出來,陸豐的碣石鎮(zhèn)明顯凸出在大海里,而東北方向的甲東鎮(zhèn)則三面環(huán)海,孤懸海外,靠甲東大橋與西邊的甲子鎮(zhèn)相連。單從這點看,陸豐更有理由叫海豐。
海豐,陸豐區(qū)位圖。圖源/網(wǎng)絡(luò)
海豐是有名的千年古縣,早在東晉時期即置海豐縣。之所以取名“海豐”,據(jù)清嘉慶《惠州府志》和《嶺南雜志》記載:“海豐,亦稱南豐,以大海在邑南故云?!焙XS取義于“水族甚多、南海物豐”而得名,所以,早年的海豐縣,實際上包括今天的汕尾市和陸豐市在內(nèi),擁有大片海岸線,是名副其實的“海豐”。
南宋末年,張世杰、陸秀夫護送兩個小皇帝來到海豐的甲子鎮(zhèn),準備與文天祥會師。后來文天祥兵敗,在此被俘,陸秀夫背著南宋小皇帝從此南逃,在崖山投海自盡,南宋王朝徹底滅亡。
明初,朱元璋在海豐縣設(shè)碣石衛(wèi),下轄左、右、中、前、后以及海豐、平海、捷勝、甲子等9個千戶所。衛(wèi)所屯田分布在今汕尾市和惠來、惠東各地。今天的海豐平東鎮(zhèn)龍吟塘、陸豐大安鎮(zhèn)坎石潭等地居民,還保留著一種混合型漢語方言——軍話,其祖先即為明代駐扎海豐的軍人。
陸豐原是海豐的一部分。公元624年,從海豐縣劃出東部地區(qū)建立安陸縣,也就是后來的陸豐縣。貞觀年間,陸豐曾被并入海豐。到清朝雍正時重置陸豐縣。1988年,海豐、陸豐兩縣劃入汕尾市。1995年,陸豐撤縣設(shè)市,屬縣級市,由汕尾市代管。之所以取“陸豐”名,據(jù)《陸豐縣志》載:陸豐縣“去古陸安故壤三十里,去海豐縣七十里,乃撮舉陸豐以名之,謂不忘其舊也”,即取“陸安”“海豐”各一字為名。
比陸豐和海豐地名更難理解的是海南的東方市。
東方市所在位置。來源/天地圖
東方市是海南省下轄的一個縣級市,與名字相反的是,它位于海南的西南方,西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據(jù)考證,西漢時期即在海南島設(shè)置了16個縣,其中的九龍縣大體就是今天的東方市所在位置。隋朝時,在西漢九龍縣故地上設(shè)立“感恩縣”,這一名稱沿用了一千多年,直到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成立了東方縣、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撤縣設(shè)市,東方黎族自治縣改稱東方市。
之所以叫“東方”,是因為在東方市東部山區(qū)的東方鎮(zhèn)(現(xiàn)已改稱東河鎮(zhèn)),有三個黎族村落——東方村、中方村和西方村?!胺健痹诶枳逭Z言中是“村”的意思。在新中國第一次設(shè)縣時,縣城就設(shè)在當時的東方鎮(zhèn)附近,因此得名。“東方”只是黎語地名而已,它的實際意義與地理方位沒有絲毫關(guān)系。
所以,每一處地名背后都有著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因素,不能簡單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和判斷。也正是這一點,說明了我們國土幅員遼闊,歷史的源遠流長以及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
END
作者丨番茄汁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古月
排版 | 于嘉夫
封面 | 電視劇《忽必烈》傳奇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zhuǎn)發(fā)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