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月背征途:“玉兔二號”駕駛日記

返樸
溯源守拙·問學求新?!斗禈恪?,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
收藏

嫦娥四號首次實現(xiàn)月球背面著陸,上面搭載的“玉兔二號”成為第一輛踏上月背的月球車。“玉兔二號”2019年超過蘇聯(lián)的“月球車一號”成為了人類在月面工作最長的月球車。截至2021年1月,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月球工作749天,月球車累計行駛628.47米。在為我國航天事業(yè)自豪的同時,人們也好奇,玉兔二號究竟在月背干了什么?畢竟前有“玉兔號”的故障在前,“玉兔二號”又將如何完成使命?等等諸多問題的答案,現(xiàn)在已經有了答案。中國探月工程國家隊、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撰寫的《月背征途》,講述了通往月背的旅程,以及在月面運行發(fā)生的驚心動魄的故事。本文節(jié)選自《月背征途》第五章《月背征途:“玉兔二號”駕駛日記》。

《月背征途》(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1月),點擊文末“原文鏈接”可購買此書。前往“返樸”,點擊“在看”并發(fā)表您的感想至留言區(qū),截至2021年2月14日中午12點,我們會選出2條留言,每人贈書一本。

撰文 |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從成功登陸月背到“兩器分離”,再到互拍成像,在充滿未知和風險的月背之上,“玉兔二號”行走的每一步都如同在鋼絲上跳舞,必須準之又準、慎之又慎。此后,“玉兔二號”將全面開啟探險之旅,從搜羅讓科學家“瘋狂”的石頭、發(fā)現(xiàn)神秘膠狀物到探索未知的月球坑等,一系列月背大冒險即將上演。
第一次“休眠”

2019年1月11日,舉國矚目的“嫦娥四號”“兩器互拍”落下了帷幕。忙碌了一整個月晝的“玉兔二號”也要準備“休眠”度過寒冷的月夜了,駕駛員們開始著手在地形圖上尋找“休眠”點,但附近能夠滿足“休眠”的區(qū)域比較少。在經過反復測量計算后,駕駛員們選定了一塊條件較好、可滿足“休眠”姿態(tài)要求的區(qū)域,作為“玉兔二號”在月背的第一個“休眠”點。從地形圖上看,這也幾乎是附近唯一的“休眠”區(qū)域了。

一切就緒后,駕駛員們正準備按規(guī)劃實施移動,卻突然發(fā)現(xiàn)“鵲橋”中繼星的高度偏低,如果“玉兔二號”向預定“休眠”方向行駛的話,安裝在“玉兔二號”前方桅桿上的定向天線可能對尾部的全向接收天線產生遮擋,這樣可能會造成地面短時間內失去對“玉兔二號”的控制,這樣的局面是駕駛員們絕不想看到的。

然而看看前方唯一的一塊黃色區(qū)域——“休眠區(qū)域”,“玉兔二號”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有人提出,我們可以將豎起的桅桿放倒,這樣定向天線就能夠隨之臥倒在“玉兔二號”上,不會對全向接收天線造成遮擋了。這樣的提議讓大家眼前一亮,經過測算,這個方案可行。隨即飛控中心發(fā)送指令將“玉兔二號”的桅桿放倒,隨后移動指令發(fā)送,“玉兔二號”又一次“低著頭”走向了“休眠”點。

來到了“休眠”位置,可不代表要馬上“入睡”。按照工作規(guī)劃,“玉兔二號”還需要在此地進行一次轉向和科學探測。畢竟這是“玉兔二號”在月背的第一次“休眠”,所以駕駛員們特別謹慎。他們對月背的月壤質地還知之甚少,雖然現(xiàn)在姿態(tài)滿足“休眠”要求,但就怕月壤土質太松軟,原地轉向對地勢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導致此地不再能滿足“休眠”姿態(tài)要求怎么辦?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在完成了科學探測后,飛控中心又控制“玉兔二號”轉到了“休眠”航向,遙測顯示當前姿態(tài)與預估的姿態(tài)差別不大,可滿足“玉兔二號”的“休眠”姿態(tài)要求,大家懸著的心才落下來。

1月13日3時39分,在駕駛員們的控制下,“玉兔二號”“休眠”狀態(tài)設置完成,進入了月夜“休眠”模式,等待陽光將它喚醒。

科普時間·月球車為什么要“休眠”對“玉兔二號”來說,“休眠”是一件大事。為什么月球車也要“休眠”呢?因為月球上面也有白天和黑夜之分,而且黑夜有 14 天,在這 14 天里,月面溫度會降到接近-190℃,“玉兔二號”為了保護自己,必須進入“休眠”狀態(tài)。地面要控制“玉兔二號”收起太陽翼,將月球車內部封閉起來,關閉所有儀器設備和載荷設備;同時,啟動同位素熱源為儀器艙供熱,使儀器艙溫度不低于-50℃,確保其中的設備不至于因為溫度過低而造成損壞。

“休眠”時車體的朝向、姿態(tài)和帆板的角度都要精確計算。首先,車體要微微向后傾斜,因為“玉兔二號”的車輪上沒有“手剎”裝置,如果車體不傾斜,停在斜坡上時就容易“溜車”;另外,“玉兔二號”“休眠”時同位素熱源是通過流體回路對車體進行加熱的,傾斜也是為了讓流體回路中的液體順利地流通。其次,太陽翼的角度也要準確放置,這樣可以保證“玉兔二號”在喚醒前先曬一會兒太陽。此外,“玉兔二號”要選在沒有障礙物的空地上“休眠”,以免地形或車身擋住中繼星通信,從而影響地面操控。

“玉兔二號”回望“嫦娥四號”。在測試系統(tǒng)總指揮的提一下,駕駛員們當了一次攝影師,操縱玉兔二號回頭拍下了這張照片。

安全駕駛9條原則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有了駕駛“玉兔一號”的經歷,遙操作團隊對“玉兔二號”更是呵護有加,每一次路徑規(guī)劃、每一個狀態(tài)確認都特別小心。

早在開展“嫦娥四號”任務前,飛控中心就組織進行了“玉兔一號”行駛過程數(shù)據(jù)復盤?!坝裢靡惶枴倍ǜ裨?14.8米,我們應該吸取哪些教訓呢?為了使復盤工作更加深入,飛控中心請來了探測器設計部門的月球車專家以及當年“玉兔一號”的駕駛員,共同對“玉兔一號”在月球上的每一步足跡特別是最后幾步的行走過程做細致研究。最終形成以下結論性意見:一是光照對月面感知的影響較大;二是大曲率移動風險較高;三是在月面復雜路面上要能進也要能退。

這些看似簡單的原則正是在充滿風險的月面駕駛時必須要注意的。也正是這次對“玉兔一號”遙操作的復盤工作,制定了月面安全駕駛9條原則,為“玉兔二號”干得更久、走得更遠打下了基礎。

既然光照對月面感知的影響很大,那么為了確保路徑規(guī)劃前能看清楚月面地形,我們制定了相應的圖像感知原則,避免由于光照原因導致移動方向上出現(xiàn)圖像過曝或車體本體陰影較大的情況。若移動目標位置的地形不清晰或更換移動目標點,則需要進行重新感知,確保從當前位置到目標位置之間的地形情況清晰可見,能夠為路徑規(guī)劃提供優(yōu)質的圖像信息。

“玉兔二號”在月面真實環(huán)境中的移動表現(xiàn)如何、月面實際地形對它的移動會產生哪些不可預知的影響、“玉兔二號”能否按照駕駛員規(guī)劃的預期路徑進行移動等都需要對它的實際移動效果進行評估。9條原則中的第3條是這樣描述的:

每次移動后在導航點或中間點對行走效果進行評估,判斷是否移動到位,可否按照原定策略及相應應急方案實施。移動未到位判斷準則如下:

1.針對直線行走、原地轉彎和曲線行走,地面監(jiān)視判斷遙測偏航角141 第 5 章 月背征途:“玉兔二號”駕駛日記與規(guī)劃結果超過5°或遙測位置與規(guī)劃結果偏差超過0.5米。

2.若該站點獲得的視覺定位結果與規(guī)劃位置距離偏差超過移動距離的10%。

如果地面判斷出現(xiàn)“移動未到位”的情況,就要立即停止原規(guī)劃方案,進入問題排查和緊急脫困狀態(tài),必要時退回到上一站點,確?!坝裢枚枴钡陌踩?。

第3條安全駕駛原則對駕駛員來說至關重要,必須作為基本原則長期堅持。在“玉兔二號”后續(xù)1年多的行駛過程中,駕駛員們正是堅守了這9條原則才確保了“玉兔二號”在月背探險中不斷奮勇前行。

短暫“失聯(lián)”

月午期間為躲避高溫,“玉兔二號”一般會“午休”,可是這個月午“玉兔二號”“睡”得并不踏實。

2019年6月4日上午8時20分,“玉兔二號”進入測控區(qū)后,值班人員發(fā)現(xiàn)雖然返向載波鎖定,但“玉兔二號”的遙測依舊無法解析,地面和“玉兔二號”失去了聯(lián)系。值班人員檢查了“玉兔二號”前一晚的情況,一切正常,那“玉兔二號”到哪里去了呢?

現(xiàn)場人員迅速向值班總師匯報了這個情況,并與探測器系統(tǒng)取得了聯(lián)系。經分析,最大可能是由于單粒子的干擾,使得地面和“鵲橋”中繼星的信號被干擾了。

經過現(xiàn)場專家反復研究,決定首先對“鵲橋”中繼星的對月解調器進行軟復位操作,正是這個解調器承擔著與“玉兔二號”通信的重要職能。兩條指令發(fā)出去后,遙測還是沒有恢復,所有人屏住呼吸,緊緊盯著屏幕。

突然,“玉兔二號”時間顯示開始閃動,遙測恢復了!駕駛員們全面檢查“玉兔二號”的狀態(tài),一切正常!剛剛緊張到凝固的空氣終于開始流動了。經查,原因是測控區(qū)外單粒子擊中了“鵲橋”中繼星的遙測處理電路板,導致中繼星對“玉兔二號”的遙測處理出現(xiàn)了問題。

這個月晝“玉兔二號”的短暫“失聯(lián)”雖說是虛驚一場,但卻提醒我們,太空環(huán)境復雜多變,要隨時做好應對各種突發(fā)狀況的準備,駕駛員不僅要車技一流,更要掌握機制,沉著應對。

科普時間·單粒子效應

單粒子效應是指單個空間高能帶電粒子擊中微電子器件靈敏區(qū)時,由于電離作用產生額外電荷,使電子器件邏輯狀態(tài)改變、功能受到干擾或者失效。單粒子效應主要包括單粒子翻轉、單粒子鎖定和單粒子燒毀。

單粒子翻轉是高能粒子轟擊芯片中的邏輯電路,導致邏輯發(fā)生了翻轉,即原值為0,轟擊之后值翻轉為1,值也可由1翻轉為0。單粒子翻轉導致的故障屬于“軟故障”,一般可以通過系統(tǒng)復位、重新加電或重新寫入等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

單粒子鎖定是單粒子入射產生的瞬態(tài)電流導致設備功能性損壞,單粒子燒毀則是通過造成短路而燒毀電路,這兩種情況均可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由于高性能的微電子器件被大量應用在航天器系統(tǒng)中,所以單粒子效應的危害十分嚴重,當它造成航天器控制系統(tǒng)的邏輯混亂時,可能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

神秘物質初探

上個月晝“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的撞擊坑中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膠狀物質,這一發(fā)現(xiàn)讓科學家和駕駛員們都興奮不已。月夜期間,科學家們持續(xù)表達了對該物質探測的強烈需求,并設計了對照試驗,選定了三個點要求進行科學探測。

飛控中心遙操作團隊馬不停蹄地開始進行方案設計,對撞擊坑的深度和濺射物分布等都進行了仔細的測量。測量完畢,駕駛員們的臉色頓時凝重了起來,這個撞擊坑的深度超過了30厘米,要是“玉兔二號”進去了,極有可能卡住底盤而無法上來,因此進坑探測成為一個必須避開的選項。但是探測物質正好位于坑的正中央,按照科學家們給的坐標,想要使紅外成像光譜儀的視場覆蓋該物質,

“玉兔二號”的前輪肯定要懸空進入坑里??舆叺脑氯蕾|地如何?會不會產生滑坡?坑邊的濺射物那么多,對于航向會有什么影響?大家的心里都打起了鼓。駕駛員們經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遠距離調整航向,然后直線逼近探測的方案。這個方案對于駕駛員的設計能力和控制精度都是嚴峻的考驗。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遠處調整好航向后,誰也無法保證逼近的過程中航向不會產生偏移,萬一航向有偏差,或者行走過程中被濺射物改變了航向,那么所有的努力將功虧一簣。

計劃排定后,月晝也如期而至。駕駛員首先讓“玉兔二號”來到了探測起點,經過對撞擊坑的再次探測,科學家重新提供了探測點的坐標,駕駛員經過再次精心計算和精準控制,使“玉兔二號”準確對準了探測點。

隨后,駕駛員控制“玉兔二號”邁步向著探測坑前進,第一步走了28秒,“玉兔二號”來到前輪距離撞擊坑幾十厘米的地方,對撞擊坑再次進行了探測。然后,“玉兔二號”又往前走,持續(xù)了8秒,這已經離撞擊坑很近了,但根據(jù)探測成像的結果,距離探測物質的區(qū)域還有一小段距離。最后,駕駛員又小心翼翼地控制“玉兔二號”向前挪,持續(xù)了2秒,車輪的前沿已經抵達撞擊坑的邊緣了。根據(jù)測算,紅外成像光譜儀的視場已經覆蓋了探測物質的邊緣,已經有物質進入了紅外成像光譜儀的探測范圍。

此時車輪壓出的痕跡和推出的土堆都在畫面上清晰可見?!坝裢枚枴币呀浀竭_安全行駛的邊界,不能再往前了。駕駛員們完成探測后,控制“玉兔二號”后退到了月午點,月晝的科學探測暫告一段落。
再探神秘物質

月午期間,科學家對上午取得的探測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大家都翹首以盼,但得出的結論卻令人泄氣。雖然探測物質已經進入了紅外成像光譜儀的視場,但由于物質自身的陰影較多,導致未能分析出物質成分,上午的探測最終鎩羽而歸。

經過這一番探索,大家多少有些沮喪,費這么大勁,還是沒有達到科學家的要求,他們申請下午繼續(xù)對該物質進行探測。但是此時距離出月午只有兩天半的時間,科學家們認為上午的探測將光照和路徑情況已經摸得很清楚了,再往前走10厘米應該就能輕松拿到數(shù)據(jù)了。

但是駕駛員們知道,現(xiàn)實遠比想象嚴峻得多。下午太陽的位置變了,如果原路返回,太陽敏感器將全程失去作用,所以這個方案是不可行的。要想在下午實施探測,必須換個位置和方向重新開始,所有的方案也必須重新設計,而且由于月晝下午需要實施“休眠”,可探測的時間比上午更短,所有的工作必須精簡壓縮。就剩一個周末,方案必須在半天之內拿出來。測量、設計、定位、投影、復核、準備控制數(shù)據(jù)……

月午結束后,“玉兔二號”就快馬加鞭地開始了下午的探測之旅。按照規(guī)劃,第一步“玉兔二號”需要轉向80°,這是一個已經進行了上百次的平常操作,但這次轉向卻只實施了很短的時間就結束了。駕駛員們多方查證后發(fā)現(xiàn),在轉向指令發(fā)出后不久,右前輪的角度超出了限制,因此判斷“玉兔二號”的控制系統(tǒng)輸入異常,實際只轉了2°便中止了。這是“玉兔二號”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防止車輪被小石子鉤掛而對運動系統(tǒng)產生損傷,但卻讓地面上的駕駛員擔心了半天。地面重新制訂了轉向參數(shù)進行上注,“玉兔二號”這次一點一點完成了預期的轉向,太陽敏感器也顯示可見,所有系統(tǒng)一切正常。

解決了轉向未到位后,“玉兔二號”來到了探測起點,按照預定的探測計劃,“玉兔二號”調整航向后向著探測點再次進發(fā),很快來到了同月晝上午位置差不多的坑邊。根據(jù)駕駛員的核算,此時“玉兔二號”的車輪距離撞擊坑邊沿還有10厘米左右,但是根據(jù)測算,再走10厘米,“玉兔二號”還是無法將紅外成像光譜儀的視場覆蓋到探測物質,科學家要求再往前走15厘米。但這15厘米,在駕駛員的心中卻是一道重要的關口,這樣“玉兔二號”的前輪懸空部分就已經探入了撞擊坑,車輪受力的位置離坑邊很近了,會不會滑坡?

所有人聚集在遙操作大廳,一輪艱難的討論開始了,最后堅持科學探測的勇敢精神還是占了上風。駕駛員決定控制“玉兔二號”再往前走15厘米,“玉兔二號”的俯仰角變大了,紅外視場看得更遠了,探測物質已經進入了探測區(qū)域,但是從圖像上看效果仍不理想。

此時科學家們提出還需要再往前走2~4秒。駕駛員幾乎本能地說“不”!按照測算,此時車輪已經探進坑了,再往前走,車輪的中心將壓到坑的邊緣, 誰也不知道這個坑能不能受力。但已經來到了這里,一個巨大的寶庫就在面前,無法取得理想的探測結果恐怕將是所有人的遺憾。

飛控中心遙操作大廳里再次出現(xiàn)了激烈的討論,科學家們力陳此次探測的重要意義,駕駛員們則不停地測算這樣實施的結果。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太陽高度角越來越低,已經到了需要尋找“休眠”點的時候了,月面上的陰影也越來越長,再等下去將錯失探測良機。

中科院空間中心的主任也給測控通信系統(tǒng)總指揮打來電話,表明想探測坑底神秘物質的強烈愿望??傊笓]答復:“在確?!裢谩踩那闆r下,我們一定要幫助科學家拿到需要的數(shù)據(jù),這也是‘玉兔’探索月背奧秘的使命!”

駕駛員們在經過反復計算確認后決定再移動一次!于是再次用了3秒向前移動,遙測數(shù)據(jù)表明,俯仰角和滾動角都在朝著有利于探測的方向變化,控制實施得很精準,擔心的滑坡沒有出現(xiàn)。駕駛員們立即組織感知成像和探測下傳,探測的結果出來了,在紅外成像光譜儀的視場中有一塊探測物質,探測結果終于滿足了科學家們的要求。

“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這個月晝,“玉兔二號”看似凌亂繁復的步伐為月球背面的荒涼增添了諸多人氣和亮色,為人們講述著人類的探索故事。

科普時間·首份月幔源物質初步證據(jù)

人類數(shù)十年來的探月工程揭示,月球表層即月殼以斜長石礦物為主,月殼覆蓋著的月幔則可能富含鎂鐵質,然而多年來科學家一直難以探明月幔的詳細結構。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fā)表了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成果:中國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著陸,并部署了“玉兔二號”月球車對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探測,科學家利用可視的近紅外成像光譜儀(VINS)的光譜初始觀測結果推斷出,月球表面存在的低鈣輝石和橄欖石礦物可能起源于月球地幔。這也是人類首份發(fā)現(xiàn)月球背面月幔源物質的初步證據(jù)。

和太陽系中很多行星類似,月球被認為經歷了巖漿海洋階段。在這個階段,月球大部分或完全處于熔融狀態(tài)。有關月球早期演化的理論認為,月殼是由巖漿海洋中較輕的斜長石組上浮結晶形成,而如橄欖石礦物、低鈣輝石等較重的礦物下沉形成月幔。然而,這一關于月幔組成的推論至今沒有被完全證實。因此,探測南極艾特肯盆地一直是科學家們所期待的。

研究人員對“嫦娥四號”獲取的高質量光譜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后發(fā)現(xiàn),光譜數(shù)據(jù)和典型的月球表面物質的光譜數(shù)據(jù)存在差異。這也就意味著,著陸點附近檢測到的這些物質與從月球表面采集到的大多數(shù)樣品明顯不同。特別是這些材料含有鎂鐵質成分,主要是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的混合物,高鈣輝石的含量則極低。

研究人員據(jù)此推斷,月球表面存在的低鈣輝石和橄欖石礦物可能來自月球的上地幔。研究結果還證實了月幔富含橄欖石的推論的正確性,這對于確定月幔的組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嫦娥四號”的發(fā)現(xiàn)可能也會影響我們對月球內部形成和演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