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有很多古城,但不少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有的只留下部分遺跡。如今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是西安古城、荊州古城、興城古城以及平遙古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幾座古城。
一、西安古城
西安,古稱鎬京、長安,位于關(guān)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理想的建都之地。歷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個王朝在西安建都。
西安城墻是如今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墻。西安城墻是明代城墻,洪武七年(1374年)在隋唐皇城舊城的基礎上建的。當時朱元璋對國都南京不太滿意,非??粗匚靼?,打算遷都西安,曾派太子朱標前去考察,但太子早逝讓遷都之事不了了之。不過,西安是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的封地,藩封、府治同城,城池規(guī)模宏大堅固,規(guī)格僅次于皇城。
圖-西安古城南門
現(xiàn)存西安古城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13.74千米,面積11.32平方千米。西安城墻原有主城門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后來為交通方便,新開多座城門,增至18座。西安城墻一個嚴密的防御體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易守難攻。
二、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坐落在長江之畔,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荊州古城在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古代城垣中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qū)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城內(nèi)東西直徑3.75千米,南北直徑1.2千米,面積4.5平方千米,城墻周長10.5千米,高8.83米,共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
提起荊州古城,不少人以為它就是楚國都城郢都,實際上并非如此,楚國都城郢都在荊州紀南城。荊州古城是最初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時才在此修建別宮——渚宮,秦國攻破郢都后,設江陵縣,荊州古城為治所。荊州古城在三國時期地位最為顯赫,免不了被戰(zhàn)火摧殘,歷代屢廢屢修,如今的荊州古城墻是明清時期修建的。
三、興城古城
說起興城古城,可能不少人不太熟悉,但是它的另一個名字——寧遠古城,你一定知道。這里就是明朝末年名將領袁崇煥鎮(zhèn)守過的城池,他在寧遠城屢次挫敗后金的大舉進攻。
興城市位于遼寧省西南,遼東灣西岸,居遼西走廊的中部,依山傍水,西北部為松嶺山脈延續(xù)山地,中部多為丘陵,東南部瀕臨渤海,沿海為海濱平原。明朝時期,為防御北元和女真等勢力,在遼東設眾多衛(wèi)所,興城為寧遠衛(wèi)所在。1914年,因重名,曾經(jīng)聲名赫赫的寧遠改名興城。
寧遠城背倚遼西丘陵,南臨渤海,雄踞遼西走廊中部,是遼東地區(qū)通往中原的咽喉之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兵家必爭必據(jù)之地。袁崇煥率寧遠駐軍多次打退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進攻,取得“寧遠大捷”。
寧遠城是唯一的一座方形衛(wèi)城,城墻高約8.8米,周長約3200米。城墻四角筑有向外突出的炮臺,努爾哈赤就是被炮臺上的紅夷大炮打傷的。城墻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開一門,分別為:春和門、延輝門、永寧門、威遠門。
城門上有箭樓,城門外有半圓形甕城。古城中心有鐘鼓樓一座,和四座城門箭樓遙相呼應。古城以前有內(nèi)城和外城,不過外城已倒,如今只剩內(nèi)城。在古城外南面有興城西河,北面和東面有興城東河環(huán)衛(wèi),西面也曾有護城河,如此堅固的城池,真不容易攻破。
四、平遙古城
山西中部地區(qū)東有太岳山,西有呂梁山,汾河夾在兩山之間由北向南流淌,形成了太原盆地,平遙就位于太原盆地的汾河東岸。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最早修建于兩千八百多年前春秋時期周宣王姬靜時。
明朝初年,平遙城早已破敗不堪,1370年在平遙舊城的基礎上開始重建,后經(jīng)不斷修補,最終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平遙古城有六座城門東邊和西邊各有兩座,南北各有一座,形狀像龜,平遙古城也稱為龜城。平遙古城并不是正南、正北格局,據(jù)說古代只有皇宮才有資格正南正北。
平遙古城比較神奇,在長達600年的時間里,躲過各種戰(zhàn)亂,完美保存了下來,現(xiàn)在的樣子幾乎就是明朝時的樣子,每年來這里游玩的人絡繹不絕。
來源:地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