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返樸
原創(chuàng)
溯源守拙·問學求新?!斗禈恪?,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
收藏

之前我們對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各種各樣的時鐘已有所了解,這次讓我們繼續(xù)來欣賞“時間上的藝術”:新古典主義風格紀念座鐘、獨具特色的美惠三女神座鐘、由數(shù)位有才華的藝術家與工匠合作完成的喬芙蘭夫人鐘……

撰文 | 張羿

偉大的國家將其自傳寫成三部書稿:事跡書、語言書與藝術書。我們無法理解其中任何一部,除非我們閱讀其它兩部。但在這三部書稿中,唯一值得信賴的是最后一部。

——約翰·拉斯金

1 路易十五的后期統(tǒng)治

一般法國史學家把路易十五的統(tǒng)治后期大致劃定在1743年到1774年他去世的這段時間。法國啟蒙運動中的百科全書派正是在這一時期達到高潮,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人的思想通過他們的著作廣泛傳播,促進了人們對科學、藝術、歷史、哲學甚至政治理論等不同學科的探討,社會上彌漫著自由的空氣。這種社會氛圍毫無疑問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催化劑,它進一步促進了藝術的蓬勃發(fā)展。然而伴隨著政治寬松與學術自由的則是現(xiàn)實與潛在的危機,1743年后的波旁王朝中不再設宰相職位,一切政務由國王乾綱獨斷,施行絕對君主統(tǒng)治,但路易十五并不具備路易十四的統(tǒng)治能力,這種統(tǒng)治方式給他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與危機,以至于他在后世被史學家所詬病。

1.1. 對外戰(zhàn)爭導致了財政困難

隨著國家財富的增長,路易十五改變了實施近30年的和平政策卷入到一系列對外戰(zhàn)爭中。在這段時間里法國在歐洲大陸取得了一系列戰(zhàn)爭勝利甚至成功擴張了其版圖,將科西嘉、阿維尼翁、洛林等地永久收歸法國,圖1-1中所展示的座鐘就是阿維尼翁城慶祝1768年回歸法國而制作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紀念座鐘。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1-1. 阿維尼翁座鐘,青銅鎏金配大理石,雕塑家路易-西蒙·博易皂忒(Louis-Simon Boizot)設計造型,青銅鑄造大師皮爾·古謝爾(Pierre Gouthière)制造鐘殼,鐘表師德路內息(Nicolas-Pierre Guichon Delunésy)制作機芯,1771年制作,高68.5厘米,寬59厘米,33.8厘米,現(xiàn)陳列于倫敦華萊士收藏博物館。

但在1756-1763年間所發(fā)生的七年戰(zhàn)爭中,法國損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使其在英法爭霸中逐漸滑向不利地位,這是法國史家對路易十五最不滿意的地方之一。筆者認為,法國實質上是大陸性國家,有著復雜的鄰國與邊界,當它與英國這樣的海洋性國家爭霸時,很難保證某些周邊國家不受英國蠱惑而對其發(fā)難,這使法國無法將軍力全部投放到海外與英軍對抗。作為海洋國家的英國則有天然優(yōu)勢,它因不用在本土駐守大量軍隊而有著更多的機動打擊力量。因此從地緣戰(zhàn)略角度看,法國如果不能登上英倫三島作戰(zhàn),它在與英國的爭霸戰(zhàn)中很難取勝。

戰(zhàn)爭使法國財政出現(xiàn)了困難,為減緩壓力,路易十五打算對自古以來從不交稅的貴族階級征稅,但受到以巴黎高等法院為代表的世襲貴族的強烈反對,最終以失敗告終。

1.2. 飽受詬病的私生活

在路易十五晚期統(tǒng)治時間,其私生活放蕩且情人眾多,這是他被后來史學家所嚴厲批評的事情。但如果認真讀史的話,路易十五的驕奢淫逸是否真如史學家所說的那樣嚴重,是值得懷疑的,路易十五應不會在自己與王朝的花費上超過偉大的路易十四,想想路易十四建造的凡爾賽花園與宮殿及其內部令人炫目的超豪華裝飾,再加上奢侈的宮廷派對,我們很難說路易十五的花費會比路易十四更多,因為路易十五更喜歡一人獨處而不是奢華的宮廷派對生活;更重要的是,路易十五沒有發(fā)動過那么多大型戰(zhàn)爭,所以不可能有路易十四那么多的戰(zhàn)爭開支,如果路易十四晚年留給法蘭西一個財政爛攤子,路易十五最多不過是作了同樣的事情。

路易十五的祖父在1711年去世,父母與哥哥都在1712年因天花去世,此時只有3歲的他成了法國王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且沒有任何候補,他的存在不止關乎波旁王朝的安危,同時也關系到法國能否避免一場巨大且可能波及歐洲的王位爭奪戰(zhàn),從那時起他必須被非常仔細地關照,承受命運之重;而曾祖父路易十四于1715年去世,使他在5歲時徹底成了孤兒,離他最近的親人是遠在西班牙的叔叔;他的訂婚與結婚都由別人安排,目的是為波旁王朝生產出一位合法繼承人,沒有親情與愛情,最重要的是他沒有任何選擇。在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路易十五,成年后作了國王,追求被女人愛的同時也去愛女人大概是無法避免的。筆者認為史學家們不應用敲骨吸髓的道德準則去要求過去的人,更不應對自己不喜歡的人設置超高的道德水準而對自己喜歡的人則放低要求。

法國是天主教國家,國王不能離婚,所以法國宮廷自古就有國王的“正式情人”這一設置。該位置上的女人原則上必須出身貴族,其職責是照顧國王生活起居并安排宮廷生活細節(jié)。她應比大多因國家政治原因結成的婚姻產生的王后更能干也更專注于國王的生活細節(jié)。最重要的是,她是國王成年后自己的選擇,例如著名的曼特農夫人(Madame de Maintenon)就曾是路易十四的正式情人。路易十五與路易十四一樣情人眾多,但人們對他卻有著嚴厲的批評,其關鍵原因是其正式情人蓬巴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1721年-1764年)(圖1-2)出身平民;另一原因是大革命爆發(fā)后,許多人從紅顏禍水的角度看歷史,將革命原因歸結到生活奢華的蓬巴度夫人身上。但應指出的是,后者的生活來源于她繼承的財富,甚至有時當國家發(fā)生財政困難時她還解囊贊助,人們似乎不應批評她如何用自己的錢去過自己的生活。當時的許多貴族因懷疑路易十五在稅務改革中對貴族征稅的想法可能受到這位平民出身的情人影響,因此也找各種理由對其進行輿論攻擊。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1-2. 布歇,《蓬巴度夫人》,畫布油畫,1756年,高212 厘米,寬164厘米,現(xiàn)陳列于德國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 轉向新古典主義

18世紀中期,隨著龐貝(Pompeii)與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兩座羅馬古城的再發(fā)現(xiàn)與考古挖掘,加上德國藝術史學家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對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的系統(tǒng)研究,令歐洲人再次掀起了對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與藝術的熱情。藝術家們在創(chuàng)作時力圖擺脫巴洛克與洛可可的過度奢華與裝飾,回歸到古典式的簡潔明快,他們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主題大多源于古希臘羅馬的神話、歷史與傳說,而藝術品中的人物造型則演化自古典雕塑與繪畫。

圖2-1所示的座鐘的造型與裝飾簡潔明快,其對稱的建筑式造型配上幾何形體的運用都體現(xiàn)了典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鐘的頂端有一對小天使,其中左邊的一位正在研究天球上的線條;鐘盤兩側各有一個身著古典服飾的女性坐像,左邊的一位手執(zhí)天球,她代表的是天文繆斯烏拉尼婭(Urania),而另一位拿著羊皮書卷的是歷史繆斯克里歐(Clio),她們的造型有著強烈的古典風格,但也略微沿襲了洛可可風格的柔媚。由于歷史與天文兩位繆斯毫無疑問象征了時空,這個鐘型一出世就得到了歐洲各國君王貴族的青睞與追捧,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在許多歐洲宮廷或博物館中見到類似的時鐘,如圖2-1a所示的俄羅斯凱瑟琳宮內阿拉伯風格大廳中壁爐上的類似座鐘。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2-1. 天文與歷史之象征,約1770年,高68厘米,寬80厘米,深28.5厘米,王室鐘表師利鮑特(Lepaute Hger du Roi )制作機芯,埃特涅·馬丁庫爾特(Etienne Martincourt)制作鐘殼,鐘殼上的女性人物由奧古斯丁·帕尤(Augustin Pajou)設計丨圖片來源:巴黎擺鐘藝廊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2-1a.俄羅斯圣彼得堡凱瑟琳宮內阿拉伯大廳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5-16世紀的文藝復興藝術雖然也借助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藝術成就,但當時的歐洲仍然受源于中世紀天主教傳統(tǒng)的限制與約束,這些都對文藝復興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起源于18世紀中期的新古典主義運動發(fā)生在啟蒙運動高歌猛進的時代,人們的思想已從傳統(tǒng)宗教束縛下解放出來,再加上歐洲在17-18世紀的藝術探索與經驗,這些都無疑都會對新古典主義藝術運動打上時代的烙印。如圖2-2中的漢尼拔形象,其上半身的造型參照了文藝復興時代委羅基奧的大衛(wèi),而下半身則借鑒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再參考了古羅馬皇帝的雕塑細節(jié)并依座鐘本身的結構設計打造而成。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2-2,漢尼拔在坎尼戰(zhàn)役后清點羅馬戰(zhàn)士的戒指,鐘殼作者為埃德米·羅伊(Edme Roy),機芯作者為查爾斯-阿薩納斯·庀農(Charles-Athanse Pinon),約1770年,高70厘米,寬53厘米,深30厘米,現(xiàn)陳列于凡爾賽宮博物館。

從某種程度上說,新古典主義作品需要更高深的知識與藝術修養(yǎng)才能真正欣賞,利用古代藝術作品或典故制作的時鐘,放置在主人書房或沙龍的壁爐上,作為房屋的聚焦點,不僅展示著鐘主人對藝術的欣賞水準,而且也考驗著鐘主人及其往來朋友們對歷史與現(xiàn)實的理解和看法。圖2-2所示座鐘表現(xiàn)的是古代地中海英雄漢尼拔在跨越阿爾卑斯山后的坎尼戰(zhàn)役中擊殺八萬羅馬大軍后意氣風發(fā)的神采。這位迦太基名將因自己祖國在第一次布匿戰(zhàn)爭中被羅馬打敗,幼年時曾發(fā)誓為國報仇。這個略帶巴洛克風格的新古典主義座鐘為阿圖瓦伯爵(The Comte d’Artois, 1757年-1836年,即后來的法王查理十世,執(zhí)政時間1824年-1830年)在十幾歲時訂制的,這位在七年戰(zhàn)爭失敗后成長起來的年輕王子,希望以偉大的漢尼拔為榜樣來表明自己的心志。

2.1. 美惠三女神座鐘

古羅馬哲人塞內加(Seneca)認為:美惠三女神為三姐妹,她們手臂相挽相連并圍成一圈,跳著輕盈的舞蹈,手拉手所傳遞的是自由與仁慈:“一個給予,另一個接受,第三個再回報?!?她們一起向人們展現(xiàn)的是這種善與愛的本質,三位女神永遠是年輕處女,因為她們代表的自由與仁愛是人類永恒的價值。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理論家阿爾伯蒂建議藝術家、藝術贊助人與詩人、學者一起,把美惠三女神這一題材再現(xiàn)出來。古代希臘-羅馬時代與文藝復興時代,藝術家都對曾創(chuàng)作出有關該主題的杰出作品,而到了18世紀中期,伴隨著新古典主義的興起,法國裝飾藝術界與計時機械大師們共同探索,終于成功地創(chuàng)作出了數(shù)個以美惠三女神為主題的杰出座鐘(如圖2-3與圖2-4)。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2-3. 法孔涅,美惠三女神大理石座鐘,約1770年制作,高80厘米,現(xiàn)陳列于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攝影師為Tangopaso。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2-4. 鎏金青銅壁爐座鐘,美惠三女神,機芯作者出自利鮑特(LEPAUTE)家族,鐘殼作者為朗索瓦·維擁(Fran?ois Vion),西蒙-菲利普·博易里爾(Simon-Philippe Poirier)監(jiān)制,約1770-75年, 高51厘米;底座17.5厘米 x 17.5厘米,丨圖片來源:巴黎擺鐘藝廊

美惠三女神鐘最重要的特色是它的水平旋轉鐘盤,用羅馬數(shù)字標示小時數(shù),用阿拉伯數(shù)字中5的倍數(shù)標示分鐘數(shù),兩個標有時間的環(huán)圈以不同速度自行旋轉,這種鐘盤的發(fā)明,令觀者將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雕塑上,它改變了從路易十四時代開始的法國雕塑鐘有鐘盤與主題雕塑兩個聚焦點的傳統(tǒng),這類座鐘與其說是鐘表,不如說是雕塑。

圖2-3所示大理石座鐘是由法國偉大的雕塑家法孔涅設計的,這位積極參與到啟蒙運動中的藝術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俄國圣彼得堡制作的彼得大帝青銅騎馬雕像,他也是公開在演講與書籍中力圖闡述法國當代雕塑已經超越了意大利作品的藝術理論家。這個美惠三女神座鐘應是他為王家塞夫勒瓷廠設計的作品,這個陳列在盧浮宮中用大理石打造的座鐘是一個孤品,在歐洲其它博物館中,我們可以看到用裸瓷雕塑制造出來的類似作品。

圖2-4所示座鐘造型源于1769年鑒賞家西蒙-菲利普·博易里爾為路易十五的情人杜巴利所作的設計。后者也是一位聲名不佳且出身底層社會的女人,但對推動法國新古典主義裝飾藝術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她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最終被送上了斷頭臺。

杜巴利夫人胸像(圖2-4a)的作者讓-杰克·卡菲耶利(Jean-Jacques Caffieri,1725年-1792年)為法國雕塑家,他出生于來自意大利的著名雕塑世家,我們在前面(詳見返樸文章《時間上的藝術:布爾式,洛可可,中國風……就問你美不美!丨藝海拾真》)曾經提到過他的父親杰克·卡菲耶里(Jacques Caffiéri)和哥哥菲利普二世·卡菲耶里(Philippe Caffiéri),他們都是青銅雕塑家并為鐘表造型做出過貢獻。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2-4a. 讓-杰克·卡菲耶利,杜巴利夫人胸像,1770年代,大理石,高67厘米,現(xiàn)陳列于俄羅斯冬宮博物館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見識了兩個頗具爭議的路易十五情婦,筆者希望介紹一位歷史評價完全正面的女子——瑪麗婭-特蕾莎·喬芙蘭(Marie-Thérèse Geoffrin,1699年-1777年),她的理想形象通過一個著名時鐘(圖2-5)保留了下來。我們在圖2-5所示的座鐘上看到一個坐在矮凳上的女性,她背靠機芯殼,頭發(fā)上盤,身著古典式袍服,腳穿希臘式涼鞋,正專注地閱讀一本放在膝蓋上的書籍。在幾十年的漫長歲月里,她在自己宅邸里主持巴黎最著名的文化沙龍(圖2-5a),同時與俄羅斯女沙皇凱瑟琳大帝、奧匈帝國女皇瑪麗婭·特麗莎與波蘭國王斯坦尼斯勞·奧古斯特·潘尼亞托夫斯基等歐洲最有權勢且熱衷啟蒙運動的人物保持著良好而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去到巴黎,可以在巴黎市政廳的外墻上發(fā)現(xiàn)1880年代制作的喬芙蘭夫人大理石雕像,作為巴黎的文化偉人,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永遠懷念。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2-5. 青銅鎏金與鍍氧化鈷壁爐座鐘,橋芙蘭夫人,費爾迪南德·鮑爾紹德制作機芯,雕塑家勞倫特·圭雅爾德設計人物造型,青銅鑄造師埃德米·羅伊制作鐘殼,家俱師德羅爾梅制作基座,約1765年,高53厘米;寬72厘米;深27.5厘米丨圖片來源:巴黎擺鐘藝廊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2-5a. 萊蒙尼爾(Anicet Charles Gabriel Lemonnier),喬芙蘭夫人的沙龍,畫布油畫,1812年繪制,高129.5厘米,寬196厘米,現(xiàn)陳列于馬爾麥松城堡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自從18世紀中期這個造型的鐘表一出現(xiàn),其新古典主義造型與設計就被人們認為是巴黎計時裝置的最成功且最完美的作品典范。當它創(chuàng)作出來時,立刻震動了許多重要的巴黎收藏家并在后來四十多年里一直很流行,可以說沒有一個鐘型能夠激起法國與歐洲收藏家們如此持久的熱情。

喬芙蘭夫人鐘是由數(shù)位有才華的藝術家與工匠合作完成的杰作,著名雕塑家勞倫特·圭雅爾德(Laurent Guiard)設計女子雕像造形;青銅鑄造家埃德米·羅伊(Edme Roy)鑄造鐘殼;鐘表大師費爾迪南德·鮑爾紹德(Ferdinand Berthoud,1727年-1807年)為它提供機芯;按此鐘型制作的帶有鎏金青銅花邊的黒木貼皮基座也是奢華得令人矚目,它由著名家俱師德羅爾梅(Delorme)制作。

3 簡單的結語

我們用一個著名的裝飾有豪華鎏金青銅雕塑的精準校時器(圖3-1)來結束此文,其頂端略帶巴洛克風格的新古典主義主義雕塑應受到了凡爾賽花園中那著名的象征太陽王路易十四的阿波羅噴泉的影響(圖3-1a),初看上去,這個雕塑應該表現(xiàn)的是太陽神阿波羅駕駛太陽車飛越天庭的情形,但如果讀一下雕塑下方小銅牌上鏤刻的拉丁銘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是出自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中的詩句。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3-1. 南美紅檀與紫檀鑲嵌配鎏金青銅雕塑的精準校時器,機芯作者為費爾迪南德·鮑爾紹德,青銅鎏金雕塑由菲利普二世·卡菲耶里(Philippe II Caffieri)制作,鐘殼作者為巴爾薩扎爾·劉濤德(Balthazar Lieutaud),約1770年制作,高254厘米, 寬60.2厘米, 深37厘米丨圖片來源:巴黎擺鐘藝廊

她與伏爾泰、莫里哀等人一起被人們懷念,其理想形象通過時鐘保留

圖3-1a. 南美紅檀與紫檀鑲嵌配鎏金青銅雕塑的精準校時器局

“在此時刻,永不疲倦地拉動著太陽車的馬匹,庀羅艾斯,耶歐斯和艾伊松,

還有第四匹名字叫做菲利根的,它們一起咆哮嘶鳴,嘴中噴出霧氣,

這霧氣猶如燃燒的火焰擴散在天空之中,飛楊的馬蹄正踏開一切障礙與羈絆。

(JNTEREA VOLUCRES PYROEIS, EOUS ET OETHON,

SOLIS EQUI, QUARTUS Q; PHLEGON HINNITIBUS AURAS,

FLAMMIFERIS JMPLENT, PEDIBUS Q; REPAGULA PULSANT)?!?/p>

讀過《變形記》的人可能會問,難道他是太陽神之子法厄同(Phaeton)嗎?這位神二代因要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身份與榮耀,不顧警告,駕駛太陽車升上了天空,但卻無法克服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失魂落魄地丟下了手中韁繩,四匹天馬因此掙脫控制而狂亂地向下飛奔,大地因太陽車的下落而燃燒起來。法厄同被拖曳著栽倒,在燃燒的火焰中掉下,為他的輕浮與虛榮而付出了生命。每當觀看此鐘之時,筆者都不禁會問自己,這個座鐘的主題雕塑要表現(xiàn)的到底是誰?時鐘作者是要歌頌路易十五王朝的輝煌還是要發(fā)出某種預警?

作者簡介

張羿,藝術史研究者,俄羅斯冬宮博物館鐘表與古樂器部顧問,法國擺鐘藝廊顧問,廣東省鐘表收藏研究專業(yè)委員會顧問,也是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