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鳥腿上綁的,是個啥玩意兒?

重慶科技館
重慶科技館科普號是重慶科技館優(yōu)質原創(chuàng)科普資源的集中發(fā)布平臺。
收藏

鳥類遷徙一直是鳥類學研究里的重要課題。世界上現存的一萬多種鳥類里,有至少20% 都是候鳥。候鳥們會在每年的固定時間、沿著大致固定的路線往返于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間。

圖片

圖源:soogif

研究鳥類遷徙,不但可以讓我們了解鳥類的生理、種群數、行為節(jié)律、遷徙路線、棲息地現狀和變化趨勢等,以便制定更好的研究和保護策略,還可以在疫源疫病防治、機場選址和航線設置等工作中提供重要參考。此外,研究鳥類遷徙機制,比如定位方式、新陳代謝改變等等也是仿生學里的重要課題。

研究鳥類遷徙由來已久

其實在兩千多年前,《呂氏春秋》中也有關于“孟春之月雁北”“孟秋之月雁來”的記載,也就是說至少在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知道有些鳥類是遷徙的。

漢代蘇武牧羊的故事中,有“鴻雁傳書”的典故。雖然鴻雁會有很長時間都在游泳,書信如綁在腳上不防水就會被泡爛;而且鴻雁要差不多每隔半年才從越冬地和繁殖地間遷飛一次,作為食物鏈底端物種,還有被捕食的風險,可以說沒有什么送信的優(yōu)勢,但這并不妨礙古人在自然觀察的基礎上做出浪漫的聯想。

圖片

鴻雁丨圖源:簽約攝影師/IC photo

在歐洲,至少在18世紀以前,很多人都以為鳥類到了冬天是會冬眠的——這里面就包括亞里士多德,甚至動植物雙名命名法的創(chuàng)立者林奈。直到1820年左右,有人在德國發(fā)現了一只身上帶著非洲土著梭鏢的受傷白鸛,才意識到鳥類會做長距離遷徙。

環(huán)志的誕生與使用

最初,人們往往在候鳥經常經過或停棲的幾個地點做定點觀測。單純用光學設備觀測對野生鳥類的干擾最小,但是無法精確掌握種群和個體動向。

圖片

圖源:簽約攝影師/IC photo

1899 年,丹麥鳥類學者 Mortensen 給一些鳥的腿上戴上刻有系統(tǒng)編號的鋁環(huán)。這是人類應用科學環(huán)志法的開始。

現在,金屬環(huán)仍然是世界上被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鳥類環(huán)志。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鳥類環(huán)志中心,每個環(huán)上的編碼都是唯一的,相當于人類的身份證。環(huán)志有很多不同的型號,常見的有腳環(huán)、頸環(huán)、翼標等。

圖片

圖片

圖源:拍信創(chuàng)意

腳環(huán)

腳環(huán)大多是鋁制的,優(yōu)點是方便塑形、耐磨耐腐蝕,而且很輕。但它有一個弱點就是太小而且會轉動。如果我們想在很遠的地方依靠望遠鏡來完整地讀出環(huán)志上的號碼,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要確認環(huán)志號,必須要再次捕捉動物。

圖片

圖源:拍信創(chuàng)意

對一些腿或跗跖(鳥類的腿以下到趾之間的部分,通常沒有羽毛,表皮角質呈鱗狀)很長的涉禽,還可以用旗標,這是比普通金屬環(huán)更容易觀測的一種標記。

頸環(huán)

很多游禽——比如天鵝、雁等,游泳的時候腳是在水面以下,而且它們的腿和跗跖都很短,即使上岸了,也多在草叢里活動。如果給這類鳥上腳環(huán),則環(huán)志大部分時間都被擋住了,無法被觀測到。幸好,天鵝、雁等游禽平時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它們的食道不會做大幅度的擴張,我們可以選用耐腐蝕、顏色鮮艷、材質很軟很輕的頸環(huán)。

圖片

圖源:拍信創(chuàng)意

其實鳥類的脖子雖然看上去很粗,但是大部分的體積都被羽毛占據,實際上的肌肉和骨骼部分非常細,大概只有視覺效果的一半或者 2/3 左右。當然,頸環(huán)也不能卡得太緊,戴上后,要能轉動自如;但是也不能太松,過松的頸環(huán)會在鳥類運動過程中反復撞擊摩擦頸部,容易對鳥類造成擦傷。

翼標

假如研究對象是像鵜鶘、鸕鶿、鷺、鸛等會吞食大魚,食道會做大幅度擴張的鳥類,我們多采用翼標。翼標用的是顏色艷麗的噴繪著顯眼數字和字母的塑料薄片。翼標需要卡在鳥類的翼膜上,優(yōu)點是上面的環(huán)志號非常清晰易讀,即使研究對象離你很遠,也可以用望遠鏡直觀地看到,往往不需要我們再一次捕捉動物。缺點是由于要穿透翼膜,會給鳥類帶來一定的感染風險,而且?guī)г诔岚蛏系臅r候,可能會對鳥類飛行制造一定的阻力。

圖片

圖源:拍信創(chuàng)意

環(huán)志法的出現對于我們大致研究鳥類種群數量、群落構成、遷徙規(guī)律甚至壽命等都提供了很好的數據,但它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可能要不斷重復捕捉野鳥,對同一只鳥再捕率低,而且對于活動范圍超出已知觀測范圍的鳥類,仍然無法做有效監(jiān)測。

科技發(fā)展讓追蹤更容易

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在研究鳥類遷徙的時候開始用上其他追蹤方式。

無線電遙測

早些年我們曾經用過無線電遙測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在鳥類的尾羽上安裝無線電發(fā)射器,然后由研究者拿著無線電接收器在后面追蹤。

圖片

圖源:Tatiana/adobe/IC photo

優(yōu)點:在繁殖地或者越冬地,只要鳥類不做高速、大范圍的運動,都能精確監(jiān)測研究對象的動向,而且隨著鳥類當季或下一季換羽,信號器隨之脫落,便于回收。

缺點:無法長期跟蹤鳥類,而且如果是需要長距離遷徙的鳥類,我們利用現有的陸地交通工具很難追上它們的速度,也就很難保持有效接收距離,就會迅速丟失信號。

芯片或GPS定位法

GPS 定位法可以很方便地追蹤到長距離遷徙的鳥類,尤其是那些需要跨國甚至跨洲遷徙的鳥類。

圖片

圖源:soogif

優(yōu)點:信號比較穩(wěn)定,即使被研究的鳥類離研究人員很遠,也可以持續(xù)追蹤,對于研究某一種鳥的遷徙規(guī)律和生活史都意義重大,且不需要再捕。

缺點:由于信號發(fā)射器依靠太陽能電池板供能,所以普遍比較重,只能用來監(jiān)測中大體型的鳥類,而且太陽能電池板對于陽光直射的時長要求比較高,一旦鳥類長時間躲在密林里,可能也會因為供電不足而丟失信號。

皮下芯片法

這種方法不常用,但也可以將鳥類所有行動軌跡暫時都記錄在芯片里。

圖片

圖源:vetkit/deposit/IC photo

優(yōu)點:質量很輕。

缺點:需要捕捉鳥類,且無論放置芯片還是取出芯片,鳥類都需要做外科手術,也有一定感染風險。

現今在鳥類學研究里,往往會同時使用幾種追蹤方法,而且環(huán)志和追蹤器的佩戴必須由專業(yè)人員完成。

圖片圖源:簽約攝影師/IC photo

我們研究鳥類,不僅是為了造福人類,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鳥類。在研究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方式方法的科學性,也必須重視保護野生動物的福利。

作者介紹

鳥窩里的貓妖,資深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

編輯:任雅琳

文章為重慶科技館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

評論
回眸~~
少師級
現今在鳥類學研究里,往往會同時使用幾種追蹤方法,而且環(huán)志和追蹤器的佩戴必須由專業(yè)人員完成。
2022-03-28
科普liuzhaoB
少師級
2023-04-01
QQ晴
貢士級
在保護鳥類的研究中,我們不僅要注意方式方法的科學性,也必須重視保護野生動物的福利!
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