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10日發(fā)表聲明說,醫(yī)學專家將經(jīng)基因改造的豬的心臟移植入一名美國心臟病人體內,屬全球首例。這是世界首例轉基因異種心臟移植手術。目前患者狀況良好,但仍處于觀察期。醫(yī)生將在數(shù)周后評估這次移植是否成功。
人體排異反應通常是異種器官移植中的難題,為何本次豬心臟移植手術能取得較大進展?背后又經(jīng)歷了哪些科技突破?
右為接受移植的患者,左為主刀醫(yī)師(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
1月7日,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的醫(yī)生們首次將一顆經(jīng)過基因編輯的豬心移植到一名病人體內。圖片來源:https://phys.org/
如何將豬心臟移植給人?
男子名叫大衛(wèi)·本內特(David Bennett),患有心力衰竭,病情已進入終末期,不靠機器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心肺功能。手術前一天,貝內特說:“要么死去,要么接受豬心臟移植手術。我想活下去,我知道這是死馬當活馬醫(yī),但這是我最后的選擇?!?/p>
從術后情況看,基因編輯豬心臟移植沒有讓人體立即產(chǎn)生排斥反應。而接下來的幾周依然十分關鍵,醫(yī)生會嚴密監(jiān)測這顆移植心臟的活動。假如基因編輯豬心臟能在人體內正常工作,這臺手術可能會成為一座里程碑。
豬的許多器官與人類器官高度相似,但異種移植存在一個巨大的障礙:人體免疫系統(tǒng)可能對外來的組織或者器官產(chǎn)生排斥反應,甚至帶來致命的后果。
科學家之所以要對豬進行基因改造,主要就是為了抑制這些排斥反應,避免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去攻擊來自豬的心臟。
去年10月,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羅伯特·蒙哥馬利博士領導的團隊,成功將一個經(jīng)過基因編輯的豬腎臟移植到一名有腎功能障礙的腦死亡患者體內——其家人在她即將脫離生命支持系統(tǒng)之前同意了這項實驗。據(jù)報道,豬腎臟“幾乎立刻”開始產(chǎn)生尿液和排泄廢物肌酐,這是腎臟功能良好的標志。初次實驗在54小時后即終止,在此期間,腎臟未表現(xiàn)出與排斥反應有關的宏觀特性。
雖然,異種器官移植技術還沒有獲得許可投入適用,但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有“同情使用”(compassionate use)條款,當患者面臨嚴重或危及生命的醫(yī)療狀況,且僅有實驗性療法這一種選擇的時候,就適用這項條款。本內特在新年前夕拿到FDA的特別許可,這才有機會接受移植。
手術進行中。圖片來源:https://phys.org/
馬里蘭大學動物—人移植項目科學負責人穆罕默德·莫希丁博士說:“如果最新研究最后被證明確實奏效,將為患者源源不斷地提供可供移植的器官?!?/p>
為何用動物器官救人命?
此前,我們所熟悉的器官移植,通常是同種異體移植:將人類捐獻者的器官移植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但就像開頭提到的那樣,這種做法有個很大的問題:器官短缺。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數(shù)據(jù),每年全球只有不到10%的器官移植需求能得到滿足。在美國,平均每天就有10人因為等不到合適的移植器官而死去;而在我國,有30萬人在苦苦等待合適的器官,但每年只有約16000個器官能夠被成功移植。
正是由于這樣巨大的供需不平衡,異種移植體現(xiàn)出了巨大的價值。異種移植指的是將非人類的動物的活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或灌注到人體內。由于動物可以批量養(yǎng)殖,異種移植的供體來源將極大地拓展。
實際上,這種聽起來很先進的醫(yī)療方法,在幾百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人嘗試了。1667年,法國醫(yī)生讓-巴蒂斯特·丹尼斯(Jean-Baptiste Denis)將羔羊血輸入一名15歲少年體內,治好了他的高燒。這也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給人輸血的案例。
17世紀的輸血示意圖(圖片來源:Chirurgia infusoria, placidis cl. virorum dubiis impugnata [with text of their letters], cum modesta, ad eadem, responsione. [Pt. I] / [Johann Daniel Major].)
到了20世紀,人們開始嘗試進行異種的器官移植,包括腎臟、心臟、肝臟等。不過,最開始人們青睞的是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狒狒等,因為它們與人的親緣關系比較近。
但是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看上去最適合的靈長類動物,用作人類器官移植的供體有諸多的缺陷。1984年,美國一名叫斯蒂芬妮·費·比尤克萊爾(Stephanie Fae Beauclair)的女嬰由于患有左心發(fā)育不全綜合征,接受了一個來自狒狒的心臟,成為了第一個接受異種器官移植的嬰兒。但僅過了21天,她就因為免疫排斥而去世。
這一事件給異種移植潑了一盆冷水,這名女嬰也成為了著名的“費寶寶”(Baby Fae)。除了依舊存在的排斥反應,非人靈長類作為供體還存在其他問題:容易引發(fā)倫理爭議,跨物種傳播病原體的風險很高,飼養(yǎng)和繁育困難,器官大小不匹配,等等。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研究者逐漸將目光轉向了我們更為熟悉的一種動物——豬。豬具有產(chǎn)仔量大、成熟快、體型大小和生理特性與人較為接近、跨物種傳播病原體風險較低等一系列優(yōu)點,這使得它們在實際應用中價值更高。
圖片來源:Pixabay
其實早在1838年,美國醫(yī)生理查德·夏普·基薩姆(Richard Sharp Kissam)就為一位愛爾蘭人進行了歷史上首次人體異種角膜移植,而供體正是豬。移植這些非細胞結構不會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如今異種角膜、心臟瓣膜等也已在臨床中應用。
這次接受豬心臟移植的本內特,也在10年前用上了豬的心臟瓣膜。
移植手術取得新突破
據(jù)馬里蘭大學醫(yī)學中心介紹,移植手術中使用的豬已經(jīng)過基因改造——其中研究人員將豬體內3個會引起人類對豬器官產(chǎn)生排異反應的基因“敲除”;另有1個特定的基因被“敲除”,以預防移植入人體的豬心臟組織過度成長。
此外,研究人員將6個相關的人類基因嵌入豬的基因組,以使其器官更易被人體免疫系統(tǒng)接受。同時,手術團隊還使用了抗排異藥物,旨在抑制人體免疫系統(tǒng),防止器官排異反應。
該中心表示,這項移植手術首次展示了一個經(jīng)過基因改造的動物心臟移植入人體后,能像人的心臟一樣發(fā)揮作用,并且身體不會馬上對這個動物心臟產(chǎn)生排異反應。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團隊還將繼續(xù)觀察患者,以確定異種器官移植技術是否能持續(xù)發(fā)揮作用,挽救生命。
研究人員稱,雖然目前還不知道這項手術是否真的有效,但它標志著科學家們朝利用動物器官拯救人的生命邁出了重要一步,數(shù)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朝這方面努力。
異種動物器官替代人體器官的全新器官移植時代真的要到來了嗎?這仍然需要科學家們不斷地探索。
參考鏈接:https://www.umms.org/ummc/news/2022/first-successful-transplant-of-porcine-heart-into-adult-human-heart
https://nyulangone.org/news/progress-xenotransplantation-opens-door-new-supply-critically-needed-organs
https://nyulangone.org/news/nyu-langone-health-performs-second-successful-xenotransplantation-surgery
https://www.fda.gov/vaccines-blood-biologics/xenotransplantat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medicine-and-dentistry/xenotransplantation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19.03060/ful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by_Fae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173507717300297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phthalmology/article-abstract/627415
綜合來源:新華網(wǎng)、科技日報、環(huán)球科學、齊魯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