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由來
驚蟄,按照一般氣候規(guī)律,驚蟄前后各地天氣開始轉(zhuǎn)暖,雨水漸多。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3個節(jié)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每年公歷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jīng)345°時。
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農(nóng)諺也說:"過了驚蟄節(jié),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nóng)活一齊來。"
“
二
驚蟄都有哪些講究?
百草發(fā)芽,百病發(fā)作
驚蟄是天氣變化無常之際,人體易患疾病,各種傳染病容易流行。南方如廣東有“打小人”的風俗,人們會手持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qū)趕蟲、蚊、蛇、鼠和霉味,以祛除病害。北方如山西等地有驚蟄日吃梨習俗,意即在害蟲復蘇之日,與害蟲別離,以保一年里人不生病,莊稼不生蟲害。
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
驚蟄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氣候變化較快,故有“冷驚蟄,暖春分”之說。“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薄绑@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蓖ㄟ^驚蟄節(jié)氣的風用來預測后期天氣冷暖。從氣候特點看,驚蟄后氣溫明顯上升,是全年回升最快的節(jié)氣。這時氣候雖日趨暖和,但陰冷未盡,降雨量也偏多,冷空氣頻頻造訪,早晚與中午的溫差較大。
“
三
節(jié)氣保健
夜臥早起,廣步于庭
披發(fā)緩行,以使志生
春季萬物復蘇,日照時間漸長,要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以順應自然界的晝夜時間變化。另外可以披散頭發(fā),衣服寬松,便于閑庭信步,又可放松心情。對于寶寶來說,在保證充足睡眠的基礎上,讓寶寶增加活動,活動時宜穿著寬松,減少束縛,尤其要多做一些戶外活動。既能沐浴陽光,又能以動養(yǎng)陽,還能使氣血通暢,提高心肺功能,強體防病。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
驚蟄雖然是陽氣漸生,但陰寒未盡,常有倒春寒現(xiàn)象,可謂春寒料峭。故民間有“春捂秋凍”之說,言春不忙減衣?!独侠虾阊浴芬灿小?春凍未泮,下體寧過于暖,上體無妨略減”,這個時候衣著可下厚上薄,穿衣遵循“肚暖、背暖、足暖,頭和心胸要寒”的要領,以手腳暖、后背無汗為大原則。另外,氣溫15oC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當氣溫在15oC以上且相對穩(wěn)定時,就可以不捂。
預防疾病,避免過敏
進入驚蟄,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蘇醒,春季乍暖乍寒,多種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病原體比較活躍,是流感、腦膜炎、腮腺炎等傳染病的高發(fā)期。要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適時增減衣物,多曬太陽。盡量少帶寶寶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房間內(nèi)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最好讓陽光照進室內(nèi),紫外線具有消毒殺菌作用。
驚蟄一過,九盡桃花開,空氣中飛揚著柳絮、花粉等,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fā)期,如果寶寶對花粉等過敏,應盡量減少戶外暴露的時間,即使外出也要戴口罩。
通暢陽氣
驚蟄時節(jié),順應天時,陽氣會開始往外生發(fā),暢行全身,促進寶寶的生長。如果寶寶體內(nèi)素有寒邪,堵塞陽氣運行,就會出現(xiàn)郁熱,表現(xiàn)為咽痛、咽部不適、入睡難、睡眠不安等。另外,春季多風干燥,要多喝水,切忌過捂,否則極易上火,加重郁熱癥狀,表現(xiàn)為唇干、鼻衄、大便干燥等。所以,除了注意飲食,還要讓寶寶適量運動,讓氣血暢行周身,通行陽氣,以散郁熱。
春眠不覺曉
驚蟄前后天氣已開始轉(zhuǎn)暖,雨水漸多,人體皮膚的毛孔和血管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人體內(nèi)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wěn)定的,供應外周的血液增多,供應給大腦的血液就相對減少,此時容易出現(xiàn)春困。應合理安排寶寶的作息,讓寶寶早睡早起,并增加運動,可使每日精神勃發(fā),避免困乏。
“
四
驚蟄,怎么吃?
驚蟄吃梨
驚蟄時氣候仍然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啞,容易患呼吸道疾病,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據(jù)《本草綱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崩嫖陡?,“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有清熱養(yǎng)陰、潤喉化痰、利咽生津之功效。
蒸梨是傳統(tǒng)的食療佳品,梨洗凈削皮,從蒂下1/3處切開,去核掏空梨心,與陳皮絲、川貝母粉、冰糖屑等一起裝入梨內(nèi),蓋上梨蓋,用牙簽固定,再放進加入清水的蒸杯內(nèi),隔水蒸30分鐘即可,特別適合咽干、痰多、久咳不愈的寶寶。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
驚蟄時節(jié),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肝屬木,與春令升發(fā)之陽氣相應,此時飲食也應順應萬物始生、陽氣的升發(fā)的特點,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助陽氣升發(fā)。另外,春季脾氣弱、肝氣旺,脾虛易感疲乏、四肢酸懶,飲食也要注意補益脾氣,即助益脾氣,順應肝氣。
飲食調(diào)養(yǎng)總的原則是以清淡為主,宜甘少酸,多吃甘平補脾之食物。平時在烹調(diào)中可適當增加辛溫食物如蔥、韭菜、姜、大蒜、香菜等,以助陽氣升發(fā)。食物過酸,不利于肝氣的疏泄暢達和陽氣升發(fā),也會損傷脾胃。
食物忌過溫燥、勿貪涼飲冷
小兒飲食不知自節(jié),如果冷飲或多吃涼的食物,易折損脾胃陽氣,使寒氣留滯體內(nèi),不利于陽氣升發(fā),也會出現(xiàn)夏季脾虛濕盛的癥狀,因此要避免過食冰淇淋等寒涼食物。
驚蟄時節(jié),飲食中雖提倡增加辛溫食品,但小兒“陽常有余”,所以要避免辛辣和煎炸之品,多吃綠色蔬菜。
來源: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