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楷模是兩種樹?

祁云枝

楷模是兩種樹?

祁云枝

“楷?!币辉~,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里的頻率極高。

從小到大,老師、家長和單位領導,在大會小會上宣講以及諄諄教導我們時,話語里時常會蹦出“楷?!币辉~,被“楷?!惫猸h(huán)籠罩的人和事,一定是我們敬仰和學習的榜樣。

追根索源。古人造字是非常講究的,楷模二字皆以“木”為部首偏旁,理當對應著兩種植物。從北宋孫奕著《履齋示兒編》卷十三:“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為楷模。”來看,楷模,的確是指兩種樹木,再參閱其他文獻資料,可以得出,楷,是黃連木,模,有可能是杜梨。

楷——黃連木

《辭?!分校翱钡臈l目下,第一條解釋就是:植物名——漆樹科黃連木屬,落葉喬木。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楷木,即今之黃連頭樹也。”

查閱《中國植物志》,黃連木的別名里,也有“楷木”一名,并注明,在我國湖南、河南、河北等地,人們把黃連木就稱作楷木。

這里要指出的是,大樹黃連木不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里的中藥黃連,中藥黃連是草本,屬于毛茛科。

記憶中,在西安植物園老區(qū)的雙子葉植物區(qū),生長著一片黃連木,它們的老家在秦嶺。栽培名錄上記述了這些黃連木是1972年遷居到翠華路植物園的,現(xiàn)如今,應該又一次遷居到西安植物園的新區(qū)里了。之所以記憶深刻,是因為黃連木是雌雄異株植物。早春時分,剛剛萌動的嫩葉,是紅色。暮春時,它的紅色雌花序開始綻放,有趣的是,黃連木花朵沒有花瓣,由花萼片直接包裹著花蕊,在春風里如火苗飄蕩,一串串,一團團,招蜂引蝶。

黃連木的葉子,經(jīng)歷了長夏的淺綠深綠后,進入秋天,又逐漸變?yōu)槌赛S或深紅。那是一種溫暖的色彩,是即刻能點亮人雙眸的色彩。深秋,黃連木葉子間的圓錐果序也出落得異常別致迷人,隨著溫度一降再降,果實由黃綠轉(zhuǎn)紅至紫,最后變?yōu)閯e致的藍色,紅藍相間,艷麗異常。鳥雀盤旋在枝頭,嘰嘰喳喳唱著秋天的歌。不由得人停下腳步,靜靜地欣賞它們,感受園林的季相美。

黃連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報載,山東濟寧劉莊社區(qū)內(nèi)的古楷園小區(qū),生長著一株黃連木,已是2400歲高齡,蒼蒼然把自己站成了植物活化石。

樹高可達30米的黃連木,身軀偉岸,枝椏曲虬。既能作行道樹、庭蔭樹,也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生物能源樹種。其種子的含油量高達42.5%,我國安徽等地大面積種植,用以加工出產(chǎn)生物柴油。其材質(zhì)硬、色澤亮、花紋美,歷來是制作農(nóng)具和家具的良材。

除過上述實用價值,黃連木“結(jié)出”的精神碩果,在尊師重德的天空下,一直熠熠生輝。

說起黃連木,就會聯(lián)想到師生情誼,聯(lián)想到孔子、孔墓、子貢和手植楷。宋·《太平廣記》引《述異記》書:“魯曲阜孔子墓上,時多楷木”。清·《廣群芳譜》引《淮南草木譜》也記載:“孔木生孔子冢上,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質(zhì)得其直故也?!?/p>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的遺體葬于魯城北的泗水之上,消息傳開后,孔門弟子紛紛歸來奔喪,并帶來了“四方異木”,栽植在陵墓四周。子貢(端木賜)是孔子當年最為器重的弟子,他巧言善辭,擅長經(jīng)商,在孔門四科中,被列為“言語”科之首。子貢在老師的陵墓旁,定植了一株黃連木,當時稱其為楷樹。其他弟子守墓三年后紛紛離去,只有子貢在陵墓旁,搭建了一個小屋,又守墓三年,方才離去。陵墓四周,也只有子貢種下的黃連木,存活了下來。為了紀念孔子以及子貢的尊師重德,歷朝歷代對孔子陵墓和子貢所植的楷樹,均悉心保護。

現(xiàn)如今,繞過孔林享殿,由東南角門進入孔子墓園,門內(nèi)北側(cè),有一灰瓦尖頂?shù)姆酵ぃ拿婵胀?,亭下保護著一截樹木的枯樁。前有石碑一通,上書“子貢手植楷”。這截枯樁,就是子貢當年種下的那株黃連木身體的一部分。石碑上的“植”字,三橫處只有兩橫,像是個錯字。傳說孔子仙游時,他心愛的弟子子貢從南方未能及時趕回來,所以“植”字少了一橫。

至于為什么僅僅是一截枯樁,而不是一棵樹?一旁的資料上說,子貢手植楷樹,于清光緒八年曾遭雷火,現(xiàn)僅存一段樹樁。樹樁后有一碑,鐫刻著清代初著名詩人施閏章的《子貢手植楷詩》:“共看獨樹影,猶見古人心……”

關于子貢手植楷,在當?shù)?,還有個近乎神話的傳說。說孔子下葬那天,子貢悲痛欲絕,泣之以血,一只手杖已不能支撐他的軀體,子貢只好雙手各持一只拐杖??鬃拥墓啄救胪梁?,子貢手拄的兩只拐杖,都深深地扎進了土里,拔都拔不出來了。其后,子貢在老師墓旁搭庵結(jié)廬,守墓6年。守墓期間,兩枝入土的哀杖,居然都生根發(fā)芽。成活后的樹,既不是柳,也不是常見的松柏,比較罕見。子貢聯(lián)想到周公墓前的模樹,念其老師高風亮節(jié),博學善教,便給這樹起名為楷樹。

再古老的樹,也有枯萎的一天,唯子貢對恩師的真情,逾越了歲月,曠世長存。如今,這棵黃連木樹樁,已經(jīng)成為我國“忠孝”文化的坐標。

?!爬??

《辭?!分?,“?!钡臈l目下,并沒有樹木一說。模是一種樹,出自明代人葉盛所著《水東日記》:“昔模樹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余枝疏而不屈,以質(zhì)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其法則,況在周公孔子冢乎?”。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模樹生長在著名的周公墓上,模樹的葉子春天是青色,夏天是紅色,秋天是白色,冬天是黑色,這四種顏色加上黃色,都是古代的正色,稱為“五色”。模樹和楷樹的正和直可作為法則,況且這兩種樹都生長在周公和孔子的陵墓上,更是萬世的楷模。

從對模樹葉子的描述“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來看,自然界是不存在這種樹木的。好在《水東日記》又說:臨川吳文正公澄問曰:“‘楷、?!旨俳韬酰俊痹唬骸叭×x也”……可見,周公墓上的模樹,只是一種意象,葉色隨四季而變的品行,是后人為了讓模樹更符合“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而臆造出來的。

如果非要說模是一種樹的話,應該是甘棠樹。因為,周王朝的發(fā)祥地在陜西岐山縣境內(nèi),該地八景之一的古樹“召伯甘棠”,就在周公廟里。甘棠與邵伯與周公,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還有“棠蔭”一詞,是良吏勤廉愛民、福蔭百姓的代名詞,符合模樹“正”的意境。

周武王滅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他死后,把江山傳給兒子周成王。周成王即位時年幼,得虧有兩個賢臣周公旦和召公輔佐。召公配合周公旦工作,支持周公攝政當國、平定叛亂。他體察民情,秉公執(zhí)法,廉政清明,大家又尊稱召公為召伯。

召伯經(jīng)常微服私訪,他前往各地視察時,有個原則,不討擾百姓,不住在老百姓家里,也不要老百姓為他蓋房子,都是在路邊的甘棠樹下,搭個草棚聽訟決獄和休息。連草棚邊上的草木,也不要老百姓幫他修剪,一切都是召伯親力親為。他說:“不勞一身,而勞百姓,不是仁政?!睋Q個說法就是,為官一任、惠政于民,才是賢吏該有的樣子。召伯的做法,深得老百姓的喜愛,他結(jié)廬休息辦公的甘棠樹,也因此成了為百姓遮風擋雨、排憂解難的象征。

召伯死后,老百姓懷念他,愛屋及烏,對甘棠樹也尊敬有加,細心呵護?!对娊?jīng)·甘棠》里這樣寫道: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公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翻譯過來就是:“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伐,召伯在樹下搭過草棚。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毀,召伯在樹下休息過。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折,召伯在樹下工作過?!?這一連串動詞和疊句的妙用,烘托出了老百姓對召伯深深的感激和愛戴之情——對甘棠樹不能砍伐,不能折斷枝葉,既使是攀援弄彎,也不行。

孔子曾說:“我看見甘棠,就像看見宗廟一樣肅然起敬。”

歷代文人墨客也寫下了大量歌詠召公及“甘棠遺愛”的詩文,其中尤以薛成兌的七絕《召伯甘棠》流傳最廣:“蔽芾詩章留古今,召公仁政得民心。甘棠剪伐猶知護,足見當年遺愛深?!?/p>

值得陜西人自豪的是,“甘棠遺愛”這一千古佳話,在周王朝的發(fā)祥地岐山縣境內(nèi),還能看到許多可以佐證的實物。召公祠位于岐山縣城西南十里許的劉家塬村,祠內(nèi)有一塊慈禧太后題字、光緒皇帝御賜的匾額“甘棠遺愛”。在岐山縣特殊教育學校校園里,有一棵被稱為岐山八景之一的古樹“召伯甘棠”。如今,這棵具有兩千多年傳奇的古樹,依然枝繁葉茂,亭亭如蓋,蔭蔽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充盈著鮮活的生命力。直到今天,附近的百姓在遇到矛盾糾紛時,依然有人相約到甘棠樹下,了結(jié)誰是誰非。

那周公廟里的甘棠樹到底是什么樹?朱熹在《詩集傳》注:甘棠,杜梨也。白者為棠,赤者為杜。

小時候,在我老家村子的南頭,有一棵高大的杜梨樹,每年秋季都結(jié)滿累累果實。這種小野果,雖然名字里有個梨字,但其形狀和味道,都比梨要差很多。果子很袖珍,直徑一厘米左右,比黃豆大不了多少。那時候水果少,杜梨就成了我們在秋季經(jīng)常惦記的美味。杜梨果子是綠色時,千萬不能吃,又酸又澀,咬一口,那種酸澀會使人流淚。即使表皮變?yōu)楹稚?,也不能直接進口。但從這個時候開始,好日子就倒計時了,因為我們有能吃它的獨門秘籍——急火火爬上樹,將杜梨摘下來,然后塞進麥草垛里,捂幾天后,杜梨就變成暗紅色,最主要的,這個時候的杜梨神奇地變甜了,可以吃了。上樹摘果子、捂果子的過程,讓我們樂此不疲。悶捂過的杜梨吃起來沙沙的,也甜甜的,聞起來似乎還有一股子酒香味兒。但一次不能多吃,否則,大便困難?,F(xiàn)在知道,這是因為未成熟的杜梨果子里含有單寧,麥草垛里溫度高,可以幫杜梨將體內(nèi)的可溶性單寧變?yōu)椴蝗苄詥螌帲瑥亩屔囝^感覺不到澀味。這和母親用溫水暖硬柿子,是一樣的原理。

如今,老家的那棵蔽芾亭亭的杜梨樹已不復存在,即使還在,樹下,肯定不會有孩子像我們當年那樣翹首仰望了,也不會像我們當年那樣爬上樹摘一口袋杜梨下來,再捂進麥草垛里,不時去翻看能不能吃……那時,我們不知道它叫甘棠樹,也不知道《詩經(jīng)》里說的:蔽芾甘棠,勿剪勿敗……

楷模一詞,在今天看來,作為樹的本意部分已經(jīng)式微,但它們樹立了世人作人和為官的范本——老師,要像孔子一樣博學善教;學生,要如子貢般尊師重德;為官者,要用召伯那樣的心靈和眼睛,去體察民情,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