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來看看大海雀和它的親眷們:厚嘴崖海鳩、北極海鸚、侏海雀、白翅斑海鴿

賽因斯老師
服務(wù)讀者、面向市場、立足化工、傳播科技
收藏

昔日的斯瓦爾巴群島,曾經(jīng)有一種和南極企鵝長得很相像、不會飛的大鳥——大海雀。無比遺憾的是,這種神奇的大鳥于1844 年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稍谖倚睦?,只有它,才堪作這片圣潔領(lǐng)土的“保護神”,并且還執(zhí)拗地幻想著:這可愛的大鳥會不會還在北極的某一隅殘存于世呢?

還記得第一次到北極的時候,和所有初到極地的人一樣,很興奮!上船的第一天,就整日攥著望遠鏡,蜷縮在駕駛室的一角觀察和記錄過往的海鳥。午夜時分,甲板上的陽光已經(jīng)躲到云彩背后去了,北冰洋又被充滿水珠兒的濃霧給罩住了。我從最熟悉的書架一角拽出一本北極鳥類野外手冊出來。翻到海雀科,哦,大海雀在這個群島上的親戚還真不少呢,厚嘴崖海鳩、侏海雀、北極海鸚、黑翅斑海鴿……

厚嘴崖海鳩

不知不覺,船開到了王灣西側(cè),來到一處沉積巖質(zhì)地的海蝕崖下面,有很多在這里做窩的鳥兒,沒錯,黑身白肚,就是昨晚看到的“會飛的企鵝”的模樣。它們的背部、頭部和喙都是黑色的,腹部則是白色的。還有體態(tài),它們昂首挺胸地站立在巖石上的樣子神似南極的企鵝,原來是厚嘴崖海鳩。

我看見,它們特別喜歡在懸崖上突出的巖臺上棲息,這些巖臺的位置對它們來說,不僅僅是棲息那么簡單,這里是它們育雛的巢,盡管這個巢很不像樣子。太高、太低或靠邊的位置都不好,處于懸崖上方的位置距離崖頂比較近,北極狐甚至冒險過來碰運氣,它們會很容易接近并吃掉鳥蛋或雛鳥;而太靠下的位置距離海面比較近,很容易受到海浪和潮水的侵害。因此,只有靠近懸崖中心并且上面覆有巖棚的位置才是首選的育雛地點。

即便如此,賊鷗和北極鷗們也會不斷在這些巖臺附近盤旋找機會下手,只要有包圍圈出現(xiàn)缺口,它們就會毫不客氣地用帶鉤的喙將雛鳥叼走或拽下巖臺。因此,厚嘴崖海鳩對待這些強勁的天敵幾乎沒有還擊的能力,它們選擇了聚群而居,因此,小小的一片懸崖,往往會成為很大一群海鳩筑巢的棲息地。每年初夏,數(shù)萬只海鳩齊聚懸崖,喧囂的鳥鳴聲在幾公里遠的地方都能聽到,而到了秋季,海鳥們紛紛飛往南方過冬,本來漆黑的山體早已被日積月累的鳥屎染成了粉紅色。

北極海鸚

北極海鸚的體形比厚嘴崖海鳩略小,雖從總體上也是黑身白肚的配色,但它那張過于夸張的大嘴會令你過目不忘。它的喙和腦袋幾乎一樣長,從側(cè)面看,像個歪嘴的大桃子。前端是耀眼的朱紅色,相間或深或淺的條紋,靠臉的一側(cè)鑲嵌了一個桃形的大灰斑。就是這樣怪異的大嘴,還附贈了一張滑稽的大白臉,最有意思的是它的眼睛,像馬戲團的小丑那樣,被三角形的黑色眼線勾勒住。如果起飛,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黑身白肚的配色并不像厚嘴崖海鳩或者企鵝,它背部的黑色范圍會在頸部延伸至前方,像圍了條黑圍巾。

這種鳥在群島的數(shù)量比厚嘴崖海鳩少,可分布面積一點也不小,群島周邊的各個海域都能觀察到。雖說海雀科家族個個都是捕魚能手,但北極海鸚似乎更擅長炫耀,它那張厚重的大嘴,能同時在已經(jīng)叼住幾條小魚之后繼續(xù)捕魚,我們經(jīng)常能夠觀察到嘴邊掛滿一整排小魚的北極海鸚以極快的速度回巢,以防中途被暴風(fēng)鹱、北極鷗等大鳥打劫。它們的巢與厚嘴崖海鳩的巢有很大不同,它們是穴居的,洞穴有時是自己挖的,有時也利用懸崖上的天然洞穴。我曾在一天清晨,在一堵海石崖前繪圖,忽然,從一個不起眼的小窟窿里跳出一只北極海鸚,它不屑地朝下看了看我,扇了扇翅膀,一轉(zhuǎn)頭,朝外噗的一聲,一股紅白相間的鳥糞落在我剛剛畫好的圖紙上……

侏海雀

在大海雀現(xiàn)存的親眷中,群島上還分布著一種小個子海鳥,侏海雀。最初與它打交道的時候,是一個灑滿陽光的午夜,在朗伊爾城東側(cè)最高的山上,我正沿著覆滿苔蘚的山坡向上攀登,試圖找到更多的苔原植物種類,不知不覺爬到了接近山頂?shù)牡胤讲虐l(fā)覺這山實在太陡了,超過 50°的斜坡居然是“冰河世紀(jì)”留下的巖屑錐,看似綠油油的表面其實全是假象,薄薄一層苔蘚下面,全是冰川積水沖下來的巖屑——十分松散的碎石頭,稍稍挪一挪腳,地面就成片成片地往下滑。再仰頭一望,啊,巖屑錐的頂端居然是陡峭的懸崖,既扶不得,也踩不得,正在躊躇間,忽然驚動了住在頭頂碎石巖臺上的小鳥,撲啦啦地紛紛起飛,在我眼前不大的一片天空中像鴿子般一圈一圈地盤旋起來,并發(fā)出好聽的、類似于敲擊簧片般的琴鳴音,真是太奇妙了!

我索性在碎石堆上靜靜地坐了下來,細(xì)細(xì)享受這天籟般的聲音。我觀察了歸巢的小鳥,居然又是一種黑身白肚的鳥,小小的身體卻頂著個大大的頭,正從頭頂?shù)膸r臺上探出來,一副憨憨的樣子盯著我。我立刻判斷這無疑又是一種海雀,并且是一種體形很小的海雀。而眼前的“小海雀”是不折不扣的“海雀屬”成員,也就是大海雀的近親,好在我們中國人的詞匯比較豐富,“侏海雀”就成了它正經(jīng)八百的學(xué)名。

白翅斑海鴿

在侏海雀居住的山崖間,我還注意到,經(jīng)常會混有一種全身黑羽、翅膀上各有一塊白斑的小鳥,也像是海雀家族的成員。它們的大小介于侏海雀和北極海鸚之間,長得曲線玲瓏,有美麗的長脖子和尖尖的喙,一看身材便知,這種鳥是游泳健將。

這就是白翅斑海鴿,海雀家族體形最棒的潛泳高手,流線形的身材好似一個完美的水下推進器。它們會到表層水以下的地方去襲擊魚群,那里的魚相對比較大,因此我們經(jīng)常看到它叼著與自己的體形很不相符的獵物從海面起飛。別看它在海雀家族中身材算是最瘦削的,可它的耐寒能力令人驚愕。在群島北側(cè)北緯 80°以上海域,那里接近北冰洋的夏季海冰,海面上漂著浮冰,我們很少再觀察到其他海雀科的鳥類,但在潔白的海冰與深藍的海水間經(jīng)常能看到一小串瘦削的黑影,當(dāng)大船開近時,鮮紅的大腳和翅膀上的白斑格外引人注目!

大海雀(已滅絕)

500 多年前,歐洲的早期航海家們,在北極附近的一些島嶼上,發(fā)現(xiàn)了一種從后面看是黑色、從前面看是白色的大鳥,這鳥有兩只小小的、不會飛的翅膀,身高將近 1 米,長得很胖,走路的時候一搖一擺,下坡的時候一蹦一跳,真是可愛極了。人們把這種動物稱作“penguin”,這個名字在它的拉丁文學(xué)名“Pinguinus impennis”中還有所保留。

后來,航海家們又來到了南極海,在一些島嶼,居然又看到了“他們所熟悉的北極動物”——penguin!人們歡呼著,以為這種滑稽的動物分布在地球的兩端。其實,這兩種鳥,一丁點兒親緣關(guān)系也沒有。

可就在人們在南極歡呼著發(fā)現(xiàn) penguin 的時候,北極的 penguin 卻 迎 來 了 它 們 的 災(zāi) 難。 在 艱 苦 的 北 冰 洋 上, 船 員 們 很 快 就 發(fā) 現(xiàn)penguin 實際上是一種經(jīng)濟實惠、隨時隨地均可獲取的資源,它們不會飛,還傻傻的,很容易就能大群大群地趕進舢板或屠宰場,于是晚餐就能有大鍋大鍋肥美的燉肉吃。由于 penguin 體內(nèi)富含油脂,直接把它投入火塘,也是很不錯的燃料,所以用 penguin 煮 penguin,成為當(dāng)時的一道海上美食。

人們魯莽草率的行為總是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當(dāng)船員們在寒冷的極地一邊烤著 penguin 火,一邊大嚼 penguin 肉的時候,舊大陸上的博物館和貴族也在大肆收集著這種珍奇異鳥的標(biāo)本。1844 年初夏的一天,在冰島附近的一座小島上,3 個為了獲取高額賞金而到此搜尋標(biāo)本的獵人,向我們星球上最后一對正在孵蛋的北極 penguin 頭上掄起大棒……最后一只鳥蛋由于上邊有裂縫,不能被做成標(biāo)本,也被當(dāng)場擊碎。

自此,penguin 的名字正式讓給,也只能如此正式地讓給了南極的伙伴,penguin 翻譯成中文就是“企鵝”。而貨真價實的 penguin——那些消逝的北極大鳥,后來被譯作大海雀。

我照片上的這具標(biāo)本很珍貴,有多珍貴?如今,世界上只保留下很少量的大海雀標(biāo)本,而這具標(biāo)本,堪稱保存得十分完美!經(jīng)允許,我獲得了它珍貴的影像。

這是去年我在南極半島納克港拍攝的金圖企鵝,瞧,它們是不是很相像?

按:企鵝和大海雀雖然長相相似,但實際上兩者幾乎沒有親緣關(guān)系。企鵝是企鵝目的鳥,只分布于南半球。大海雀是鸻形目的鳥,歷史上也從不越過北回歸線,它和同屬鸻形目的各種海鷗親緣關(guān)系倒是非同一般,所以你也可以把大海雀理解為一種長得過胖不會飛的海鷗。